健康養身★大腸癌患者需禁口? 營養師籲321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公布國內2010年罹癌人數已達90649人,而其中大腸直腸癌則是連續四年盤據十大癌症首位;大腸直腸癌病友中,有近萬人為了延續壽命,被迫得接受永久性或暫時性的人工造口手術,也就是所謂的「人工肛門」,人工肛門因為沒有直腸感覺神經與括約肌,所以無法自行控制排便,通常腸胃產生糞便就會直接流出,以致造成許多病友不敢外食與出遠門旅行 ,深怕稀便溢出造口而臭味襲身。營養師則是建議,腸癌患者可透過3多2不1回診「321健康飲食小撇步」,就可以避免飲食上的不適。

台北醫學大學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人工造口俗稱人工肛門,是為了延續腸癌患者壽命的一種手術方式,也就是將腸道中某一部分拉出來到腹部表面,成為替代性肛門;人工造口又可分為永久性與暫時性,如腫瘤已嚴重侵害肛門,需手術完全切除,則需永久性造口替代肛門,而暫時性人工造口是讓末端腸道暫時休息,待末端腸道復原後,再讓原來肛門恢復功能。

隨著醫療科技發達,目前已可透過新型手術方式降低人工造口手術施行比例;魏柏立指出,透過inside-out的方式,如同翻出手套般,將直腸內部外翻,切去病灶後,再推入接回原腸道,可完整保留肛門括約肌功能。這樣的手術方式可降低約70%的人工造口手術施行率。

接受人工造口手術的腸癌病友,約一至兩個月飲食即可恢復正常,但應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腸胃道問題的食物;台大醫院營養室鄭金寶主任說,腸癌病患可掌握321健康飲食小撇步-3多2不1回診原則來改善不適症狀,多餐少量、多樣化菜色、多咬嚼、不聽信坊間飲食偏方、不熬夜、一發現腸胃不適就馬上回診,等症狀稍有改善後,再以溫和飲食進食,之後再逐漸增加份量,避免攝取纖維含量過高的蔬菜,且充分咀嚼,就可以避免飲食上的不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0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動作變緩慢不一定是自然的老化過程,要小心可能是巴金森氏症!一名60歲的張姓男子,身體漸漸僵硬,走路步伐變慢,自己不太明顯感受不適,家人也想說應該是正常衰老現象而未多加留意,直至近日到醫院回診追蹤慢性疾病時,醫師眼尖觀察到張男的症狀,進一步安排檢查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巴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5歲的外送員跑單生涯業績長紅,但每天一到下午就得莫名疲憊,為了行車安全,路邊停車想要小憩片刻,但似乎效果不佳依然「虛累累」;33歲的上班族陳小姐也是接近中午就莫名一陣累,就算睡個30分鐘的午覺,也不見好轉,只好下午再喝一杯咖啡,才能勉強撐過一天的工作,同事見狀老是嘲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日新增6例新冠境外移入患者,分別由英國(1例)、美國(2例)、菲律賓(2例)、印尼(1例)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英國入境個案,在入境台灣前已經有症狀,在台灣集中檢疫所採檢確診,Ct值較低將會培養病毒,比對基因序列,確認是否感染英國變異病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桃園市衛生局再查獲2名自主健康管理者,前往五月天演唱會現場,「天網」系統再次發會效用,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天網」系統應正名「電子圍籬2.0」,僅針對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沒有全面偵察所有民眾,必須特別解釋。 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