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手術最怕吻合處滲漏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大忙

大腸癌手術最怕吻合處滲漏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大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罹患乙狀大腸癌的86歲女性接受手術治療時,經由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助,發現原本預定截斷腫瘤遠端腸道位置的血管灌流量不夠好,於是手術醫師當下決定多截斷一段腸子,直到血液灌流好的地方再來做吻合,避免吻合處的腸壁癒合不完整而滲漏,導致腸道內容物與腹腔相通的併發症,嚴重的會引發腹內膿瘍或敗血症等情況。

第一至第三期腸腫瘤以手術治療 腸道吻合處滲漏易致併發症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林威廷醫師表示,大腸直腸惡性腫瘤第一期到第三期皆以手術切除治療為優先,第二期和第三期術後會追加輔助性化學治療,來減低復發之可能性;第四期會經由跨團隊多科整合討論,先進行化學治療併合併標靶藥物治療,視後續治療情況再決定是否開刀。

然而,除第四期外,大多能進行微創手術,但手術切除後的腸道吻合處滲漏是最令人擔心的併發症,為改善這個問題,成大醫院從2019年引進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以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

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 降低腸道吻合處滲漏機會

林威廷醫師說明,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是在術中配合使用靛氰綠螢光藥劑,即時提供手術醫師清楚掌握完整的腸道血管供應和組織結構整體性,判斷腸道血管灌流量是否良好,以能更精準掌握腸道血流灌流程度,達到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減低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讓病人達到更好的效果與生活品質。

大腸直腸癌與飲食有關 出現這些異常快就醫

林威廷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原因與國人飲食改變有關,因此,平時應多注意避免高熱量、高醣和高脂肪為主的飲食。他也提醒,民眾有疑似血便、裏急後重,或排便習慣改變等,建議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諮詢,醫師會根據臨床症狀、身體檢查和是否有相關危險因子評估,必要時並安排相關檢查幫助診斷。

【延伸閱讀】

擺脫糖尿病併發症 控糖達標兼顧器官保護更健康

擺脫需換心的煎熬 他心衰竭末期靠積極治療重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022年大甲媽祖遶境於國曆4/8展開,為期9天8夜,吸引不少信眾共襄盛舉,但繞境後,復健科、骨科求診的患者大幅增加,因長途跋涉,有些人雙腳不堪負荷,引發水泡、腳底、膝蓋、小腿疼痛等。另外,台灣近年吹起馬拉松、路跑潮流,因應長時間跑步、走路,保養雙腳勢在必行,本身是足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高齡化、糖尿病及高度近視人口居高不下,以及3C產品的大量使用,白內障帶來的視力危機已不容小覷,也是國人十分重視的眼部問題之一。 為了提供眾多白內障患者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精進理論及實務對眼科醫師們來說更是刻不容緩。擔任台灣眼科醫學會白內障委員會共同召集人的知名連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民意代表,在脊椎手術後,雖徵狀部分改善,但常感到慢性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而經醫師詳細診療及影像檢查後,先前手術已沒有再復發,之所以還會疼痛應是術後神經根沾黏而導致常見的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透過各種治療均無法改善的情況下,醫師建議再次手術分離沾黏的神經組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022年大甲媽祖遶境於國曆4/8展開,為期9天8夜,吸引不少信眾共襄盛舉,但繞境後,復健科、骨科求診的患者大幅增加,因長途跋涉,有些人雙腳不堪負荷,引發水泡、腳底、膝蓋、小腿疼痛等。另外,台灣近年吹起馬拉松、路跑潮流,因應長時間跑步、走路,保養雙腳勢在必行,本身是足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