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手術最怕吻合處滲漏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大忙

大腸癌手術最怕吻合處滲漏 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大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罹患乙狀大腸癌的86歲女性接受手術治療時,經由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助,發現原本預定截斷腫瘤遠端腸道位置的血管灌流量不夠好,於是手術醫師當下決定多截斷一段腸子,直到血液灌流好的地方再來做吻合,避免吻合處的腸壁癒合不完整而滲漏,導致腸道內容物與腹腔相通的併發症,嚴重的會引發腹內膿瘍或敗血症等情況。

第一至第三期腸腫瘤以手術治療 腸道吻合處滲漏易致併發症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林威廷醫師表示,大腸直腸惡性腫瘤第一期到第三期皆以手術切除治療為優先,第二期和第三期術後會追加輔助性化學治療,來減低復發之可能性;第四期會經由跨團隊多科整合討論,先進行化學治療併合併標靶藥物治療,視後續治療情況再決定是否開刀。

然而,除第四期外,大多能進行微創手術,但手術切除後的腸道吻合處滲漏是最令人擔心的併發症,為改善這個問題,成大醫院從2019年引進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以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

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 降低腸道吻合處滲漏機會

林威廷醫師說明,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是在術中配合使用靛氰綠螢光藥劑,即時提供手術醫師清楚掌握完整的腸道血管供應和組織結構整體性,判斷腸道血管灌流量是否良好,以能更精準掌握腸道血流灌流程度,達到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減低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讓病人達到更好的效果與生活品質。

大腸直腸癌與飲食有關 出現這些異常快就醫

林威廷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原因與國人飲食改變有關,因此,平時應多注意避免高熱量、高醣和高脂肪為主的飲食。他也提醒,民眾有疑似血便、裏急後重,或排便習慣改變等,建議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諮詢,醫師會根據臨床症狀、身體檢查和是否有相關危險因子評估,必要時並安排相關檢查幫助診斷。

【延伸閱讀】

擺脫糖尿病併發症 控糖達標兼顧器官保護更健康

擺脫需換心的煎熬 他心衰竭末期靠積極治療重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現年42歲的陳女士彈奏鋼琴,譜寫生命樂章。她八年檢查發現卵巢有10公分大的腫瘤,病理報告顯示肺腺癌轉移,是罕見肺癌轉移至卵巢的患者,且也轉移至腦部。當時陳女士的基因檢測發現ALK基因突變,但當時無適合的標靶,只能先化療。所幸,後來加入「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臨床試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電腦、手機越來越精緻,現在連「分子的體重計」質譜儀(Mass Spectrometer),也更輕巧多工!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仲瑄院士和林俊利研究技師推出新一代「可攜式多游離源生物質譜儀」,不僅變小、變輕,還可帶出實驗室,隨時隨地檢測多種小分子及細胞,其質量偵測範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聽到化療你會想到什麼?費用昂貴和副作用嚴重是最常被提到的刻板印象,讓化療成為乳癌患者不願面對的恐懼。隨著健保給付通過、副作用管理成熟,乳癌患者只要願意挺身對抗病魔、接受化療,醫療團隊、健保體系和病友團體等,彷彿整個世界都來幫助患者度過難關。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醫師...

閱讀詳情 »

炎熱的夏天到了,袖子和褲子越穿越短,去年累積的掰掰肉、肥肥臀終於要見客了嗎?體態是台灣民眾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在2018年的調查中,代謝變差、肥胖是成年人最在意的健康議題(連結),而且在疫情下大家出外活動比例也減少了。 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有4成5的民眾覺得活動量減低(連結),不運動、久坐更是一般上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