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脊椎手術後常下背痛? 預防沾黏能減少脊椎疼痛症候群

脊椎手術後常下背痛? 預防沾黏能減少脊椎疼痛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民意代表,在脊椎手術後,雖徵狀部分改善,但常感到慢性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而經醫師詳細診療及影像檢查後,先前手術已沒有再復發,之所以還會疼痛應是術後神經根沾黏而導致常見的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透過各種治療均無法改善的情況下,醫師建議再次手術分離沾黏的神經組織,同時合併使用防沾黏凝膠,避免沾黏問題再次發生,術後他終於能夠如正常人一般生活。還有一名56歲婦女,雖接受脊椎微創手術,但同樣術後神經沾黏導致疼痛不適,藥物控制也無法緩解疼痛。再次手術時,醫師光是分離沾黏組織就花了3小時;所幸,再次手術時使用防沾黏凝膠,疼痛問題終於改善。

這些人易得脊椎疾病 保守治療無效須手術

中正脊椎骨科醫院脊椎院長高振興指出,慢性下背痛是脊椎外科門診中病人最常見的問題。好發於長年脊椎使用不當、姿勢不良,或是因運動、職業傷害,造成脊椎骨頭、關節等結構排列異常,進而產生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症、骨關節退化、骨結構受損、骨病變等脊椎疾病。

高振興院長表示,目前治療脊椎疾病根據患者症狀不同,症狀輕微者可使用藥物、復健、強化肌肉力量、多休息等持續觀察;若保守治療無效,則會建議採取手術治療,依疾病種類、嚴重程度及患者經濟狀況等,各有適合的脊椎手術方式。

脊椎手術該謹慎 每4人有1人嚴重神經沾黏影響生活

「沾黏」是自體組織對創傷的自然反應,身體啟動自我修復、組織癒合過程的正常現象。在手術後,因組織被傷害,局部組織開始產生發炎反應,血液滲出物與纖維母細胞、纖維蛋白組織,因過度增生把附近的組織都連結在一起形成了沾黏甚至纖維化。沾黏造成的症狀,可能延續幾個月到多年之後。根據文獻統計,「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患者中約25%有嚴重術後神經沾黏病變,會產生下背痛、下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不適,造成日常活動度降低,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甚至造成長期憂鬱症。

防沾黏凝膠降低發炎反應 預防術後神經沾黏

術後神經沾黏,也是手術失敗常見原因之一。臨床上,曾有許多接受脊椎手術患者抱怨,「不開刀會痛、開了卻更嚴重」。脊椎手術後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神經沾黏,尤其手術破壞的範圍越大,或同一傷口反覆再開刀,沾黏發生機率越高、越嚴重。

高振興院長強調,進行脊椎手術必須正確診斷,手術過程需非常謹慎,使用精細手術技巧,減少組織創傷、細心止血、傷口沖洗乾淨,皆可降低沾黏的嚴重度。

一般預防沾黏的方式有兩種,其一為透過精細且熟練的手術技巧,縮小傷口範圍,第二,則是可在術中合併使用抗沾黏凝膠。

尤其脊椎手術範圍大,且須分離神經組織或同一部位再手術,術後沾黏機率較高者,應考慮使用由氧化聚乙烯及羧甲基纖維素鈉100%合成的可吸收防沾黏凝膠,能夠有效減少術後神經沾黏及降低手術失敗機率,不但幫助手術更順利,更能減少神經組織壓迫等不必要的併發症。

現代文明病崛起 做好這些事減少脊椎疾病發生

脊椎退化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高振興院長提醒,日常生活要避免姿勢不良,也要控制體重,建議適度運動、訓練核心肌群,就能減少脊椎發生問題;萬一需要接受脊椎手術,最好尋求第二意見,並與醫師討論如何避免術後神經沾黏的問題。

【延伸閱讀】

脊椎手術的後遺症? 聚焦手術風險與預防之道

椎間盤突出開刀2次還是痛? 竟是術後沾黏惹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Kratom Package『卡痛』紅白綠黑,任選4包組合,現貨、免運」,已經被法務部列入第3級毒品,但不少網路賣場仍然繼續販售含有卡痛成分的保健食品,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嘗試,這是會上癮的毒品,將危及身心健康。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常因挫折及情緒而調節不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發現,2020年造成失能的第一名竟是「憂鬱症」!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醫師指出,WHO統計全球有3億人口處在憂鬱當中,跟過去10年相比,上升快要20%,可能是地區之間、世代之間的壓力及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首度升級4價,12月8日起第2階段開打後,因民眾接種踴躍程度高於預期,平日每日接種量約20多萬劑,較往年同期成長4成,其中學齡前幼兒接種數更高於去年同期1倍,導致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疫苗調度困難。   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親自主持與各縣市政府衛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1項新的研究發現,媽媽在懷孕之前或是懷孕期間罹患了糖尿病,將來孩子在40歲時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增加,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在丹麥Aarhus大學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系的研究作者Yongfu Yu博士及其團隊表示,在研究中發現1重要且有效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