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早期無徵兆 定期檢查保健康

大腸癌早期無徵兆 定期檢查保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腸癌在早期多無任何徵兆,尤其民眾在接受大腸癌篩檢時,常自覺排便順暢並無大礙,但卻可能忽略的大腸癌的存在!基隆市暖暖區衛生所指出,根據統計,若能及早接受治療,早期的大腸癌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

包括出現血便、大便中出現黏液、排便習慣改變,或是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應及早接受檢查治療;衛生所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透過及早發現,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衛生所進一步說明,根據歐美國家經驗顯示,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約18至33%,不過其實除了透過定期檢查,平時就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配合適當運動,才是基本之道。

在台灣,大腸癌多發生於50歲以後,因此建議50歲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至少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尤其有家族史等高危險族群更應特別小心;衛生所提醒,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避免大腸癌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5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日前1項研究指出,比起從牛排獲取脂肪,從橄欖油獲取脂肪,更能夠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這項針對100,000多位健康專業人士進行的研究發現,多年來選擇植物油和其他植物性食物作為脂肪來源的人,罹患中風的風險通常較低。 植物性脂肪攝取量較高者 罹患中風的可能性較低 整體來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健署早在2020年公布台灣已正式進入「肥胖國度」,18歲以上成人過胖比例高達47.97%。WHO曾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且現在許多研究顯示許多癌症背後的危險因子都與肥胖相關。根據醫學上的統計,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相對提高,常併發的疾病如糖尿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即將開始的第15輪疫苗施打,如果你是第1劑接種AZ疫苗的人,在第2劑可選擇「混打」其他品牌的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鬆口確認,第1劑施打AZ的97萬人,在第15輪疫苗施打可選擇AZ、BNT或莫德納。 預估97萬人 第2劑可選3款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憂鬱和失智是影響老年身心健康的兩大威脅,全球有7%及5%老年人口,深受憂鬱症和失智症所苦,罹患憂鬱症的長者自殺率更高,失智症則讓長者喪失活動能力,增加對照顧者的依賴。 身動腦動互動 預防老年憂鬱與失智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說明,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