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冷嗑「鍋」別踩熱量陷阱 營養師起底5大火鍋料熱量、鈉含量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一冷,熱呼呼的火鍋往往是台灣人暖胃的第一選擇,但你知道嗎?網路最新票選出來最受歡迎的5大火鍋料:蛋餃、豆皮、魚卵捲、魚餃、貢丸,個頭小小,卻可能一不小心害你熱量爆表,營養師就一一起底這5樣最受歡迎火鍋料的熱量、鈉含量,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吃過量。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火鍋料大多都是屬於加工食品,而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要維持口感及味道,都會添加上較多的油脂及鹽或其它調味料。所以在攝取的份量上就得留意,千萬不可因火鍋料看起來小小的,就忘了要控制攝取份量。

最受網友歡迎的前5名火鍋料的熱量與鈉含量

1.蛋餃:一顆熱量約22大卡、鈉含量為57毫克。

2.豆皮:一份豆皮(20克),熱量約95大卡、鈉含量為5毫克。

3.魚卵捲:一顆熱量約8大卡、鈉含量為63毫克。

4.魚餃:一顆熱量約24大卡、鈉含量為31毫克。

5.貢丸:一顆熱量約54大卡、鈉含量為128毫克。

潘富子進一步補充分享,常見加工火鍋料熱量前3名,其實依序為:小三角油豆腐(每個約76大卡)、魚子球(每顆約72大卡)、芝麻麻吉燒(每個約60大卡)。

潘富子表示,吃到飽的火鍋,民眾常會有抱著一種要吃回本才划算的心態,而忽略熱量及鈉含量的控制。以去吃到飽可能吃到的份量估算來說,一餐可能會攝取到近2800大卡,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到800大卡,相當於60公斤體重的成人,慢跑(8公里/時)需約5.7小時才消耗的掉。

潘富子提醒,民眾想維持健康體態,以正常體重60公斤的靜態工作者為例,每日建議熱量攝取1800大卡,而不論哪種體態的人鈉含量更要注意不要超過每日建議鈉攝取量上限2400毫克。她建議,民眾可運用「拳頭」及「掌心」來估計食物攝取量,也可以在吃火鍋時,比平常吃更多蔬菜以增加飽足感;火鍋湯底選擇番茄、昆布或柴魚等原味湯底,避免吃下過多的脂肪與鹽分。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16期疫苗12/2開打 預約平台「只打第二劑」民眾別搞錯!

新變種「Nu」打亂跨年活動大鬆綁? 陳時中突然不談跨年指引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你可能聽過「顯微重建」手術,它可以把比頭髮還細的血管與神經接合,通常是用在嚴重外傷與整型,但你可能不知道,顯微重建手術獨步全球的人在台灣。他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長庚大學教授魏福全,他的三項原創技術 30 年來已經治療超過兩萬個案例,成功率達到 97.5%,美國名校醫師都得專程來台學習。魏福全讓無數...

閱讀詳情 »

如果都活到 100 歲,你還會擔心自己被癌症或心臟病奪去生命嗎?最新研究指出,百歲人瑞最有可能因肺炎或虛弱死亡,而不是因慢性病如癌症或心臟疾病死亡。 預計到2050年,全球百歲人瑞人數將到達 320 萬人,根據衛福部 2013 年的資料,台灣百歲以上人瑞有 2,176 人,其中男性人瑞有 834 ...

閱讀詳情 »

端午過後,台灣正式進入夏季,一些季節性的皮膚疾病也將捲土重來。人們由於整個腳通常都被鞋襪包起來一整天,不僅是多汗症患者,一般人運動量大,腳部也可能因長期潮濕而腳臭、香港腳或感染「蠹蝕症」。蠹蝕症外觀看起來很像是被小蟲咬出很多小洞,可能會產生一些恐懼的聯想,還好它只侵犯最外側角質層,就醫塗藥通常一週...

閱讀詳情 »

夏季天氣炎熱,除了氣溫造成人容易流汗,有多汗症的人就更苦惱了,手腳或腋下都容易冒出一堆汗,工作與社交都有影響,還間接造成香港腳、蠹蝕症等其他皮膚病。醫師表示除了外用藥抑止出汗,也可以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一次效期半年,正好可以撐到冬季;或是用微波療法破壞患部的汗腺組織,就可以減少出汗的機會。 多汗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