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冷必備「火鍋」這一味 湯底、火鍋料、肉類這樣吃不傷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麻辣鍋、花雕雞鍋、膠原鍋、豆乳鍋、牛奶鍋,台灣人愛吃火鍋,過年圍爐聚餐更少不了暖暖的火鍋,但火鍋要怎麼吃才能兼顧美味及健康?其實不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鄭嵐卉就整理出,針對火鍋湯底、火鍋料、肉類海鮮以及餐間飲品的黃金選擇原則。

鄭嵐卉表示,一邊吃著熱火鍋,一邊搭配軟性飲食或酒精飲食,對於許多人而 言,是冬天讓身體暖和的最棒組合了,但對於三高族(血脂、血壓、血糖)及高尿酸或痛風者,其實極度需要留意。

鄭嵐卉表示,「火鍋湯底」是首先觀察重點,市售許多配好的湯底包,含有許多添加物,油脂含量亦普遍偏多,如果在火鍋中又加入許多火鍋料、肉片、海鮮一起涮煮,真的是普林和油脂的大補湯,高尿酸或痛風的民眾千萬不能喝太多;血脂高者要留意油脂量偏高。

過往高尿酸或痛風者多認為不吃豆製品的食物,但對於火鍋湯、魚、肉、酒精無節制,更是錯誤的觀念。鄭嵐卉叮嚀,新的研究發現,豆製品並不會增加體內尿酸濃度,不需刻意避免黃豆、豆腐等豆製品,尿酸高其實與飲食中蛋白質總量、酒精食用過量,健康蔬果太少以及水分飲用太少有密切的關係。

「火鍋料」部分,燕餃的皮其實是豬肉打薄再包入肉餡;蛋餃則是煎好蛋皮後包入肉餡,內餡多肥肉比例偏多,吃來才會多汁順口,常不自覺吃進過多高脂食材;鮮豔顏色的火鍋料則可能添加了人工色素,有的還會再加入增添鮮味的調味料,易使血管硬化及增加腎臟負擔。

鄭嵐卉表示,「肉類海鮮」也要注意,民眾吃火鍋最喜歡搭配油花分布多的肉品,如霜降牛小排、梅花豬肉片、雪花牛肉,油花越美越好吃,自然也吃下不少飽和脂肪,最好多涮煮新鮮瘦肉片或鮮魚或雞肉、蔬菜少火鍋料加工品。

熱騰騰火鍋配上冰涼美酒,酒精會與尿酸競爭代謝,血液中尿酸不易排除,痛風就容易發作了!而配軟性飲料則容易攝取進過多的糖。營養師建議,可以自製冰涼的香草水(冰塊加上薄荷、柳丁、迷迭香)或自己喜好的茶飲。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AZ疫苗確定到手20萬劑! 國內緊急使用准了、最快3月打

過年大魚大肉「便秘」只吃膳食纖維不夠 喝不夠水量糞便只會更硬!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本土共31例,台北市、新北市皆為13例。陳時中表示因環南市場疫情已獲控制,聯合前進指揮所將於今天解編。關於北市最新疫情及防疫作為,由台北市長柯文哲15:30記者會說明。(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死亡添6例!2例均為30多歲男性 累計736人病逝 快新聞/...

閱讀詳情 »

台灣連日來維持30餘例本土個案,確診數不見緩降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坦言,越往平坦越難,就好像考試八、九十分容易,再往上進一步、一步一步難。台灣連日來疫情趨緩,本土新增個案維持30餘例,但攤開數據不見緩降,有媒體在記者會上追問「台灣連日來維持三十餘例,沒有緩降期?」陳時中說,數字越...

閱讀詳情 »

13∼17世紀之間,歐洲流行黑死病,疫情在1664年∼1666年間達到巔峰,僅倫敦一地就有約十萬人喪命,佔當時倫敦市總人口的1/4。位於曼徹斯特東南側的伊姆村,當時是一個慘遭黑死病蹂躪的村莊,你能看見的是空蕩蕩的街道和塗抹著白色十字架的大門,在那緊閉門後會有奄奄一息的人在哀泣。 當地...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 韓羽婕 李文成/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3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病例中一名男性30多歲患者列為「其他原因」,疾管署證實,這名患者是因隔離期延長,精神不穩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