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天低頭族!「烏龜頸」已經找上你

隨著科技日益發達,3C產品的廣泛使用卻造成越來越多人當上低頭族。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醫師表示,經常低頭使用3C產品或長時間電腦操作,容易使得肩頸習慣性前傾、拱背等不良姿勢,外觀看起來就像俗稱的「烏龜頸」,長期下來將影響脊椎健康,也易引起肩頸痠痛等症狀。

 人體主要是靠肌肉控制與維持頸部姿勢,若長期呈現「烏龜頸」的姿勢,易使頸部肌肉力量分布不均。當脖子向前伸時,後頸肌肉多為出力緊繃的狀態,過久就可能引起肌肉拉傷、肩頸痠痛。另外,由於受力方向的失衡,骨頭間的「椎間盤」也會受不了長期負荷與擠壓,漸漸失去彈性而凸出、甚至壓迫到周圍神經,引起手臂手指放射性的痠麻、疼痛或無力等現象。

 要如何預防「烏龜頸」上身?陳正倫醫師說明,使用3C產品務必保持正確姿勢。打電腦時,建議挺直背部並貼靠於椅背,鍵盤放置與前臂平行的高度,下巴微收,視線朝螢幕平視或略往下約10~15度;平時使用平板或手機時,應避免持續低頭姿勢,最好使用螢幕架,或伸直手臂並找支點輔助,維持適當距離,減輕脖子負擔。最重要的,任何單一姿勢都不要固定太久,最好每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稍做走動伸展,或輕轉脖子與手臂肩膀,以利肌肉放鬆。 

 在治療上,透過物理治療可減輕不適症狀,同時放鬆頸部深層肌肉。常見的物理治療包含熱療、電療、牽引以及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所謂徒手治療,是由治療師一對一根據病人狀況,以按摩、伸展、脊椎鬆動術等方式進行治療;另外搭配適合患者的運動處方,教導患者肌力、耐力訓練和平衡控制。

 陳正倫醫師表示,長期烏龜頸導致的不適感,一般而言調整姿勢搭配適當運動即可獲得改善,不過一旦出現神經壓迫症狀,就建議儘速就醫或更深入檢查,民眾若出現長期的肩頸僵硬、上肢痠麻、轉動脖子卡卡又隱隱作痛等現象,應儘速尋求醫師診治,避免症狀惡化。

相關推薦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嘴破久久不癒,當心健康警訊。一名從事建築工作多年,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男子,就因為舌頭破洞、疼痛長達3個星期都沒有癒合,不管怎麼塗口內膏或藥粉也不見效,讓一開始不以為意的他嚇得就醫,仔細檢查就發現原來右側舌緣有癌前病變的徵兆,切片檢查...

閱讀詳情 »

【台北訊】前偶像男團Energy團長張書偉轉戰劇圈成績亮眼,也獲金鐘入圍肯定。他在明(5/25)晚9時播出的公視器捐協調師職人劇《生死接線員》詮釋心臟病患者的父親,卻因為孩子是重度智能障礙者,無法獲得器官捐贈,導致他變得憤世;張書偉刻意留捲髮、蓄鬍,在拍攝現場也不與人互動,他說「我要更貼近李格非這角...

閱讀詳情 »

▲陳時中第3年率團前往日內瓦表達台灣立場。(照/翻攝自衛生福利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政治打壓之下,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三度拒台灣於門外,衛福部長陳時中仍率「世衛行動團」赴日內瓦為台灣發聲,行程最後一天到了瑞士,與伯恩大學醫學院、國會議員就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健保制度進行交流。陳...

閱讀詳情 »

▲想要預防HPV,應接種疫苗、安全性行為、女性定期抹片檢查。(照/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資料,去年全台灣子宮頸抹片篩檢量達217.9萬人次,創下8年來新高,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國人針對人類乳突病毒(HPV)...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