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舌頭破洞3周好不了… 男就醫驚見口腔四處癌病變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嘴破久久不癒,當心健康警訊。一名從事建築工作多年,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男子,就因為舌頭破洞、疼痛長達3個星期都沒有癒合,不管怎麼塗口內膏或藥粉也不見效,讓一開始不以為意的他嚇得就醫,仔細檢查就發現原來右側舌緣有癌前病變的徵兆,切片檢查是惡性腫瘤。

童綜合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蕭應良表示,男子就醫時,左側舌緣及頰黏膜也有多處白斑病變,在口腔內共發現有1顆約1公分的腫瘤和3處癌前病變,前後陸續4次手術切除,這也才下定決心戒除菸、檳、酒的不良習慣,所幸腫瘤都沒有復發的跡象。

蕭應良強調,有菸、檳、酒習慣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可說是罹患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溫度刺激、口腔衛生不佳、牙齒歪斜、假牙不合適等,也都可能對口腔造成慢性傷害,進而演變成癌前病變。

平常有些危險徵兆可以自我察覺。醫師提醒,一旦發現有口腔潰瘍不易癒合、不明原因腫塊、口腔不明原因疼痛或麻木、口腔出現紅色或白色的斑塊、口腔不明原因出血,且持續2至3周無法痊癒,即需盡快就醫。

蕭應良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9成以上的口腔腫瘤都可以痊癒,民眾也可多加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口腔癌篩檢,由醫師視診及觸診為口腔健康做把關,越早揪出病變,早期治療效果越好。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出現國內最大規模的本土群聚事件,國軍和部分縣市甚至早早喊出「避桃令」要求不到桃園洽公,也讓「封城」議題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喊話,還不到封城這一步!他也細列國內疫情警戒4階段,表示要到「本土病例數快速增加,14天內平均每日確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部分媒體今(21)日報導一名自台灣出境的丹麥籍人士於泰國檢出新冠肺炎陽性一事,確診一事是真,人卻在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晚間證實,該名丹麥籍30多歲男性其實是明天才要公布的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案874),來台已經長達20天,因預定出境才於1月20日至醫院...

閱讀詳情 »

◆減醣,刻不容緩的飲食革命 身為一名糖尿病和綜合內科專科醫師,我的使命,就是給予生活習慣病患者,正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指導。然而,曾經有幾位患者在我面前流淚,我卻束手無策,感到相當懊悔。 一位患有糖尿病的七十七歲男性,在自己的生日壽宴上,只能眼睜睜看著家人們享用可口的山珍海味,自己卻只能吃專為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本土群聚暫時「+0」!在9天連續爆發10例本土病例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沒有新增本土病例,但有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872、873均為自菲律賓入境的漁工和移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872為菲律賓籍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