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氣濕冷過敏大爆發! 「舌下減敏療法」告別啾鼻、鼻水流

天氣濕冷過敏大爆發! 「舌下減敏療法」告別啾鼻 鼻水流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5歲的阿弟和同桌同學正逢國中生期末考期間,卻因過敏性鼻炎導致每天起床會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擤鼻涕擤到流鼻血、鼻涕倒流、每晚打呼,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雖可改善鼻涕問題,卻又導致昏沉愛睏,嚴重影響上課精神、讀書專注力與考試狀態,若又碰到感冒,未治療還容易併發鼻竇炎及中耳炎。

常見過敏原 塵蟎最為普遍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王怡人主任表示,過敏性鼻炎以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為主,若療效不佳才會進一步以手術治療。臺灣常見的過敏原中,以塵蟎最為普遍,其他則是蟑螂、黴菌、貓狗皮屑、植物種子花粉等,除建議病人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之外,也建議搭配環境衛生改善以降低發病率,但這些都治標不治本。

舌下減敏療法 「治本」甚至有望治癒

王怡人主任提及,「舌下減敏療法」是現在最新的治療方式,透過口服含有純化過敏原的舌下錠,使體內產生免疫反應並逐漸習慣過敏原,當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身體自動啟動的就是被升級更新重新塑造的新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敏感度被降低,可以「治本」甚至有望治癒,最終達到改善過敏體質。

常見副作用可被藥物壓制 居家服用便利性增

而「新的舌下減敏療法」,非注射劑型因此降低過敏性休克機率,安全性更高,王怡人主任說明,常見的副作用為喉嚨異物感、咽炎、口腔癢、嘴唇水腫,大多數以藥物壓制,治療期間多試幾劑後,多數病人的不適感多會減退,若進行多次治療都沒有發生重大副作用,便可在家服用,治療的方便性大為提升。

日常這樣做 減緩鼻過敏症狀

王怡人主任強調,改善過敏體質是一場長期戰爭,過敏治療需搭配環境控制、衛教、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值得一提的是,冷空氣會刺激氣管收縮,過敏氣管不好的人,除了減少過敏原暴露,建議將脖子做好保暖,例如圍上絲巾或圍巾,記得戴好口罩、多喝溫開水,除了能防疫之外,也可以讓呼吸進入體內的空氣有濕潤和溫度,可保暖並減緩鼻過敏症狀。

【延伸閱讀】

過敏性鼻炎不想靠類固醇 新一代舌下減敏療法可治本

學測辦不辦?怎麼辦? 配套措施先搞懂以免影響考試表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COVID-19仍在全球肆虐,遠距醫療應用於防疫層面,解決居家隔離、檢疫民眾的醫療需求。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受疫情影響患者一旦有就醫需求,可先聯繫當地衛生局由指定醫院的醫師進行聯繫,採用視訊方式診療,再由家人拿著健保卡,前往醫療院所刷卡領藥,看似鬆綁的遠距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女性都以為更年期等於停經,常常以月經有無作為更年期的判斷準則,而忽略更年期的可能,誤判為其他疾病,所以始終找不出身體煩躁、睡不好、頭暈的起因。知名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簡易判斷方式,首先判斷年紀,因為進入更年期年齡約45~55歲,其次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久,如果有煩躁、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寶寶在夜裡發燒、哭鬧不休,該在第1時間就餵食退燒藥嗎?可以一邊服用退燒藥,一邊使用塞劑嗎?這是每個家長都曾有過的照護疑問。兒科醫師表示,只要依照使用規定,其實退燒藥物相當安全,但不可重複給藥,以免引發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患者平時除了透過藥物控制血糖,最關鍵仍是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指出,中醫治療上會針對糖尿病多渴、多食、多尿等上消、中消、下消三階段的症狀對症下藥,但預防勝於治療,控制血糖仍得靠生活飲食與運動調整最佳。130公斤男長期血糖高 竟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