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轉熱 別輕忽腸病毒伺機而動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成為矚目焦點,但是病毒何其多,隨著天氣轉熱、氣溫升高,腸病毒便會蠢蠢欲動,依照疾病管制署2020年3月4 日截止,國內已有零星個案,有11例腸病毒71型輕症、5例腸病毒71型重症(註1),到了5、6月會成為另一波流行病高峰期,必須嚴加防範,雖然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但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也有感染可能,預防勝於治療,要加強個人衛生習慣,不容掉以輕心!

腸病毒蠢蠢欲動  大人小孩要注意!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A型克沙奇病毒、B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與第68~71型腸病毒,約有六十多種。感染腸病毒患者,絕大多數屬於輕症,症狀表現是口腔潰瘍、或手掌、腳掌及臀部、膝蓋等部位冒出小紅疹、小水泡,也有些人有合併發燒症狀。但其中的腸病毒71型因有併發重症及死亡之虞,若家長或照顧者發現病童在睡眠中會有驚嚇反應、嗜睡、嘔吐三種表現症狀,有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發炎,必須到大型醫院就診,避免延誤治療,發生重症之虞。

天氣轉熱 別輕忽腸病毒伺機而動

腸病毒曾視為怪病  醫師回家後不敢抱孩子

腸病毒也曾經發生類似新冠肺炎的恐慌疫情,1998年5月之前,腸病毒並沒有致死案例,當時醫師認知,腸病毒是良性病症,感染後症狀多為手足口病,治療3~5天就痊癒。後來有一名病童感染腸病毒後,短短幾天就過世,隨後幾天續出現5、6名相同病例,相繼死亡,醫師驚覺事情不對勁,並引發腸病毒71型大流行,全台多達140萬名兒童得到手足口症和咽峽炎,共有405人併發重症、78名兒童不幸死亡(註2)。當年,腸病毒被視為怪病,因為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很多醫師擔心身上會有病毒,回家後都不敢抱孩子,與目前大家害怕新冠肺炎情況相同,在醫界及學界攜手研究下,證實腸病毒元凶是腸病毒71型,並制定出腸病毒71型治療指引,目前WHO腸病毒治療準則,也是根據台灣治療腸病毒的研究做為指引。

從勤洗手做起 杜絕腸病毒傳染

目前並沒有抗腸病毒71型抗病毒藥物,要杜絕腸病毒傳染,必須加強個人衛生習慣,不能輕忽日常生活細節。

1.勤洗手非常重要。小朋友習慣用手觸摸口鼻,也習慣摸完東西後,再直接用手抓取食物,或放進嘴巴裡。使用洗手乳,落實「濕、搓、沖、捧、擦」五洗手步驟,不讓病毒入侵。

2.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定期使用漂白水、殺菌液、酒精做好環境空間消毒工作,不讓病毒滋生。

3.經常清洗、消毒貼身用品、物品。大人、小孩穿過的衣物、玩具、文具用品等,可用50度以上熱水洗淨,再曝曬陽光底下,有效阻絕病毒。

4.腸病毒流行期間,感染病童應在家自主隔離,多多休息,避免感染他人。

參考資料:

1.疾病管制署

2.中央社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出現首例的境外移入武漢肺炎病例,讓國內的醫療體系如臨大敵,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今(22)日強調,衛福部已與全台各急救責任醫院協調,要求備好特別門診、重症調床等機制,進入急診不論醫護人員或民眾更一律要戴口罩;全台目前加護病房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 昨(21)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首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該病患是一名55歲女台商,到武漢經商期間已覺自己出現肺炎症狀,因此回台時自行通報隔離就醫,卻認為全台第一起武漢肺炎病例。武漢肺炎在全球爆發疫情,截至今(22)日早上全球確診病例已達446例、9人死亡,中央...

閱讀詳情 »

▲輕忽肩膀「卡卡的」症狀可能造成更大問題。(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8歲的張先生下班途中發生機車車禍,當下右肩著地撞擊,卻因為未發現骨折而不以為意,不想到返家後,肩痛如影隨形,最嚴重時手前舉不到90度,再次就醫這才確診是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群,差點因為輕忽肩膀卡卡引...

閱讀詳情 »

▲過年大魚大肉不忌口,小心肥胖、三高問題接連來。(照/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吃宵夜就睡不著?台灣許多民眾有宵夜習慣,但部分「美味組合」卻可能變成「罪惡組合」,國內營養師舉例,不少人最愛一份炸雞排加上一杯珍珠奶茶當宵夜,但一塊炸雞排熱量高達997卡,一杯700cc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