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兒童尿床不只是心理因素! 6歲後若還有4大症狀得快就醫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26日是世界尿床日,研究指出,學齡期間有尿床困擾的孩童比例約7%,國中後仍有尿床困擾者約有1%,其中男生比例比女生高出1.5至2倍,而顛覆過去認為兒童尿床是心理因素的刻板印象,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說,會尿床大多是生理因素導致。

小一級的喬喬(化名)擔任班長,功課好、人緣也好,是師長公認的模範生,但半年前喬喬幾乎每天晚上都尿床,就算減少睡前喝水量,隔天醒來,床單還是溼答答,直到被媽媽帶往泌尿科檢查,透過「小便日記」與藥物治療,半年來尿床情況才大幅改善。

楊緒棣強調,孩童尿床困擾若未及早積極治療,除了生理影響,更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自信心不足、覺得不如人、自卑,甚至有被霸凌、影響社交等後遺症。

尿床在孩子中是很常見的疾病,但楊緒棣觀察,真正就醫比例只有2至3成,提醒家長,如果發現6歲以後的孩子有下列症狀,將是重要警訊,務必提早就醫。這些警訊包括:每天尿床、白天常跑廁所或尿在褲子上、曾有泌尿道感染病史、嚴重便秘者。

另外,如果孩子已經小學畢業,仍有尿床情況,就算只有一個禮拜一次,也必須立即就醫,檢查是否有生理疾病。

楊緒棣指出,常見尿床原因有3種,一是睡眠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尿液過多的「夜間多尿症」;二是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造成夜尿、頻尿的「膀胱過動症」;三則是因「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大腦感覺不到尿液,脊髓反射中樞自行決定排尿,引起尿床。而尿床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因為這時孩子開始跟外界接觸,發展社會生活,此時治療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有益於社交活動。

楊緒棣提醒,家長來到診間治療前,可先記錄孩子的「小便日記」,詳實記載3天內,孩子「幾點幾分喝多少水」、「幾點幾分上廁所」、「尿量多少」,方便醫師知道尿床的原因到底是小便製造太多或是膀胱太敏感、容量不足,進而治療,進行3至6個月的藥物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口罩6/1恢復自由買賣! 實名制不夠用可多買、外銷也行

體重快破百胖胖兵一路爆肝難癒 竟是罕病上身「全身堆積銅」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感冒後耳鳴、暈眩,原來是急性中耳炎作怪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擔心新冠肺炎上身,那你更要戒菸!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就點明抗疫期間必須戒菸的5大理由,全因為吸菸會傷害肺部組織,而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就是攻擊肺臟及下呼吸道,這也讓吸菸者一旦不小心染疫上身更容易加重病情。 郭斐然指出,這5大理由分別...

閱讀詳情 »

清明假期開跑,若有計畫外出掃墓時,一定要注意「行的安全」!國民健康署叮嚀,自駕者應注意做好個人衛生,若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要小心防疫,建議全程配戴口罩,若可開窗最好開窗保持通風,並避免觸碰車內設施,以保障個人健康!  防疫期間最好減少外出,但若必要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一定要特別留心做好防護工作!國...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防疫自保,不只日常人際間得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就連做愛也得抓準「性交距離」!回應我可以做愛嗎?紐約市衛生局就出版針對新冠肺炎的性愛指引,基於病毒特性,親吻、肛吻可是兩大禁止行為;國內醫師也說,避免面對面、兩人頭部距離1公尺以上的性愛姿勢,首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