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熱沒食慾~煮番茄蛋花湯多加金針菇,消暑健胃又養肝

雖然季節已到了夏天的尾巴,但太陽公公不倦勤,還是常常曬得大家沒食慾、頭昏眼花。養生專家建議,天熱沒食慾的時候,不妨煮一碗番茄蛋花湯來喝,既可清熱消暑,又能護心補營養;另外,煮此湯時多加一小把「金針菇」更好,不但滋味更鮮美,還能幫助護肝喔!

天熱沒食慾~煮番茄蛋花湯多加金針菇,消暑健胃又養肝

腸胃功能太差~小心「苦夏病」上身

每到夏季,許多人都會沒食慾、胃口不好、精神變差、身體容易疲倦,有的人體重還會明顯減輕,嚴重者甚至會感覺到頭暈、胸悶、噁心。這種種的不適症狀,在中醫被視為「苦夏」。

中國大陸國醫大師路志正表示,容易得苦夏病的人,一般在平時就有腸胃之氣不足、胃腸消化功能較弱的情況,所以到了炎熱季節,就特別容易因為暑熱傷了元氣而患病。

預防苦夏病,您可以吃這些~

如何舒緩和預防苦夏病,幫助身體在炎熱季節中也能處之泰然?飲食調理是很好的辦法!建議適量減少主食,少吃油膩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多吃綠豆、冬瓜、絲瓜、荸薺、楊梅等食物,有消除暑熱的作用。

另外,夏天時心火大,可適當吃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能降瀉心火與暑熱,又能抑制暑濕,起到健脾利胃、增強胃腸的作用。而且,苦味食物還具抗菌消炎、解熱消毒、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作用。常見的苦味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蓮子心等。

天熱沒食慾~煮番茄蛋花湯多加金針菇,消暑健胃又養肝

番茄蛋花湯示意圖。

夏日養生必吃~番茄金針蛋花湯

特別的是,還有一種常見又應季的蔬菜可食用,那就是紅到讓人看到就忍不住食慾大振的番茄。中醫認為紅色入心,番茄不但養心,路志正在《養生湯療:中醫大師教你喝湯能解決的問題就別喝藥》一書更直接提到,番茄味甘、酸,性涼,微寒,能清熱止渴、養陰、涼血,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增進食慾的功效,對食慾不振有調理作用,做成番茄蛋花湯來飲用,清涼美味。

天熱沒食慾~煮番茄蛋花湯多加金針菇,消暑健胃又養肝

中醫認為金針菇能利肝臟、益腸胃、增智慧、抗腫瘤。

不過,番茄蛋花湯常常喝,好像有點無趣耶!這時候,不妨在湯裡加一些金針菇吧!路志正說明,中醫認為金針菇能利肝臟、益腸胃、增智慧、抗腫瘤;金針菇柄中又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以吸附膽酸、降低膽固醇、促使胃腸蠕動,加入番茄蛋花湯中一起煮,可以讓湯的營養更加豐富,口感更鮮美。

【番茄金針蛋花湯】

材料:中等大小的番茄2顆、金針菇1小把、香蔥1棵、大蒜2瓣、雞蛋1顆。鹽、太白粉水、香油和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1. 金針菇洗淨,擠乾水分,切成段;番茄洗淨切成小丁備用;香蔥切蔥花,大蒜切末,雞蛋打散至表面出現一層小泡泡。

  2. 炒鍋中加入1小勺植物油,爆香蔥花後,下入番茄丁,煸炒至出現湯汁。

  3. 鍋中加入適量開水,大火煮開後加入金針菇,再次煮開後下太白粉水勾芡。

  4. 加入適量鹽調味,再次煮開後下入打散的雞蛋,順同一方向推出蛋花。

  5. 最後加入蒜末,拌勻後關火,出鍋前滴幾滴香油即可。

【廚房小筆記】

無論是增添菜餚的美味,或是為了補充營養,金針菇都是現代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雖然金針菇的保健價值很高,但其組成卻含有一種有害物質——秋水仙鹼,所以一定要充分煮熟再吃,否則容易引起中毒。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614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 連結) 說起腰痛,可能任何一個成年人都遇到過。是否一提起腰痛,您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是不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一定程度上說,「腰痛」和「腰椎間盤突出」都很常見。據研究,超過50 歲的人100% 出現腰椎間盤退變。同時,超過50 歲的人也幾乎人人都腰痛過。 但這並不意味著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過年期間,難免會吃多喝多,年後就會發現,體重少說也會上升個2、3公斤,以致年後往往會出現減重潮;至於想在年後減重的民眾,最好是能夠揪團一起減重,根據研究顯示,揪團減重效果可以增加三倍之多! 過年太放鬆 體重直直升 想要保持好標準體重,真是無時無刻都得要注意,不只是吃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天氣寒冷,小兒腸胃炎的病患也大幅增加,來到門診的小朋友通常有嘔吐與腹瀉的症狀,然而,並非所有嘔吐的病患都是腸胃炎所導致,甚至是由疝氣造成。 嬰兒嘔吐 診斷竟然是疝氣 一位七個月大的小男嬰由媽媽帶來門診求治,媽媽說寶寶前一天晚上開始有嘔吐的狀況,排便的情況跟平常一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顏至陽報導)春節年假過後,陸續開工,大人們會有「放假症候群」,正值學齡的孩童有同樣困擾,讓爸媽傷透腦筋。家中的小寶貝們開始出現賴床、忘東忘西、生活鬆散、不想寫功課、不想上學等現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邱顯智主任表示,父母不用太過擔心,只要經過一到兩星期的調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