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棒了!原來這樣做就能解決手腳冰涼問題!體寒體虛的人一定要看!

  一到冬天,我們就會感覺自己的身體冰涼渾身都沒有熱感。手腳冰冷在中醫上來看來是屬於一種氣血不足,體質虛弱的人比較嚴重。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手腳冰冷的調理良方都有哪些吧!

太棒了!原來這樣做就能解決手腳冰涼問題!體寒體虛的人一定要看!

  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

  解答一: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是一種“閉症”,所謂“閉”即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臟陽氣不足,肢體冷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

 

  解答二:循環障礙

  心臟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貧血:循環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末梢循環不良”。

 

  解答三:心理因素

  精神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發人群。

 

  解答四:疾病因素

  有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多發性大動脈炎,多發生於青年女性。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則多發生於中年男性。

太棒了!原來這樣做就能解決手腳冰涼問題!體寒體虛的人一定要看!

  手腳冰涼怎麼調理?

  調理一:調整心態

  研究表明,情緒激動時,手的溫度很快會下降3-6℃,平靜後便可恢復。所以,避免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對防止手腳冰涼有一定作用。

 

  調理二:注意保暖避寒

  冬天務必要注意保暖,及時增加衣服和鞋襪;對手腳進行適當的保護,可經常擦些油脂,必要時外出應戴上手套,穿上厚一點的棉鞋,一般情況下,腳底熱全身都會感覺溫暖。

 

  調理三:多進食熱量多的飲食

  人在飯後,手腳溫度會稍微增加,所以,要多食用一些有足夠熱量的食物,如肉類、麵食、蛋奶等,以增加機體的產熱量,但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要慎食。也可以適當地食用一些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如芝麻和花生,洋蔥、辣椒也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

 

  調理四:適當鍛煉

  冬季要進行適當的鍛煉,因為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不需要過於激烈的運動,可以通過步行、慢跑、爬樓梯、健身舞等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如果手冰涼,上肢的活動量應大些,如果腳冰涼,下肢活動量應大些,通過加強對手腳的鍛煉,可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

 

  調理五:睡前泡澡

  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不但可以促進血管末梢的循環,還有幫助睡眠的作用。不妨用一個水桶裝入熱水、米酒和薑片(熱水和米酒的比例1∶1),用來泡腳,有助於改善女性怕冷的現象。但泡完並擦乾後應立刻穿上棉襪保溫,睡覺時亦可穿著。

太棒了!原來這樣做就能解決手腳冰涼問題!體寒體虛的人一定要看!

  手腳冰涼的偏方

  偏方一

  材料:當歸、桂枝、細辛、芍藥、甘草、通草、大棗等7味,加水煮成,服用。

 

  偏方二

  材料: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薑5片、細辛3克、附子10克,加水煮成服用。每日三服。

 

  偏方三

  材料:人參、枸杞適量加水,用大火煮滾後,再用小火煮15-20分鐘,即可飲用。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延燒,全球面臨威脅,至今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源自何處,仍不清楚,目前世衛組織初步懷疑與「菊頭蝠(Rhinolophus bat)亞種存在關聯」。曾參與追蹤SARS病毒源頭的生態健康聯盟獸醫、流行病學家Jonathan Epstein接受《Vo...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根據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的1項研究發現,台灣學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比例逐年攀升,2017年國內6至15歲學童的鼻炎盛行率將近5成,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鼻炎困擾,比30年前暴增了10倍。   對此,中醫師陳瑞聲表示,過敏性鼻炎治不好的原因有9成是塵螨在作祟。塵螨入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頸部出現腫塊、莫名變瘦,當心是罕見淋巴瘤!現年21歲陳姓男大生一年多前,頸部出現腫塊無疼痛感不以為意,直到腫塊增大數量如葡萄串,就醫時才發現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透過化療對抗疾病後雖緩解卻又復發,在主治醫師苦口婆心勸說下,陳同學挺進接受二線治療,高劑量化療合併自體幹細胞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天氣變化大 流感勿當一般感冒天氣變化反覆無常,流感高峰期又來臨,疾管署統計,2019年10月1日起到2020年2月1日已累計858例流感併發重症案例,其中61例死亡,醫師提醒,流感不同於普通感冒,容易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一定要小心。台大醫院感染科謝思民醫師說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