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智症用藥安全 須特別注意這些

失智症用藥安全 須特別注意這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估計,民國150年失智人口將突破85萬人。病人或其照護者面對失智症治療時,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都應該要對疾病與治療方式有所了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淳澤說,失智症病人族群年齡層較高,也較易因為慢性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而有較多用藥,增加藥物交互作用風險,或因不適宜的藥物而引起不良反應。因此老人失智症用藥安全這項議題值得被重視。

非藥物治療優先於藥物治療

林淳澤藥師表示,失智症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延緩退化,以免到了中晚期時,失智症加速退化,用藥治療效果就較差。大多數的症狀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方式減輕,且疾病進程可能可以透過藥物延緩。一般來說,非藥物治療會優先於藥物治療,當非藥物治療無效時,或是疾病惡化,醫師判斷有需要使用藥物時,才會採用藥物治療。

嗜睡副作用恐增跌倒的可能

老人失智症在用藥上須特別注意具抗膽鹼作用(Anti-cholinergic effect)的藥品,林淳澤藥師說明,因抗膽鹼作用藥品可能產生中樞神經相關的副作用包含嗜睡、疲倦、口乾、排尿困難等,這類藥品常見於感冒藥或暈車藥中,部分的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症藥物與帕金森氏症藥物也有上述的作用。這些副作用中,嗜睡可能會增加老人跌倒的風險。

而抗膽鹼作用對於失智症病人來說,除了副作用可能造成影響之外,也可能會影響失智症藥物治療的效果。不過因臨床需要而針對症狀的短期治療,通常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要長期使用這類藥品,林淳澤藥師建議經由醫師評估後再使用。

請藥師協助建立用藥清單

林淳澤藥師建議,失智症病人或照護者協助就醫時,可以告知醫師失智症的狀況與目前用藥情形。如不清楚病人用藥,可攜帶目前服用的藥品及健保卡至各醫療院所的藥物諮詢櫃檯,請藥師協助建立用藥清單;同時在不同醫院看診的民眾,可至鄰近的社區藥局協請藥師協助整理用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1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乳癌名列台灣女性癌症的第一名,且好發年齡比歐美地區的好發年齡低,平均介於40-69歲之間,正是女性家庭角色吃重的黃金年齡,若在此時罹患乳癌,不但會讓婦女的心理壓力倍增,也可能對整個家庭造成重創。根據宜蘭縣政府民政處統計,宜蘭縣新住民人數約有9千人,約佔宜蘭縣總人口數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4月4日兒童節是小朋友的節日,在這個歡慶的日子,如何與孩子建立良性的親子互動,也是現代家長正面對的課題。最新調查發現,孩子教養為父母最大壓力來源,其次工作、經濟,專家建議,多與孩子一起運動,並養成運動習慣,有助於紓壓,讓孩子遠離3C產品。 該項家長壓力調查由董氏基金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晚間7點45分發布新聞稿表示,近期 COVID-19境外移入病例數仍處高點,且經評估以舊案居多,經諮詢專家,修訂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即日起實施。 指揮中心指出,依原有解除隔離治療條件,無症狀或輕症個案最早可於發病日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晚間7點45分發布新聞稿表示,近期 COVID-19境外移入病例數仍處高點,且經評估以舊案居多,經諮詢專家,修訂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即日起實施。 指揮中心指出,依原有解除隔離治療條件,無症狀或輕症個案最早可於發病日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