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性感染HPV病毒 與子宮頸癌罹患風險呈正相關

  國外最新一項歷時9年追蹤研究發現,30歲以下的女性,如果感染HPV16和HPV18,即使沒有任何細胞異常,但時間一拉長,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對此,國內婦科權威醫師李茂盛建議,女生在還沒有性行為之前,應該儘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根據《全球醫藥新知》一篇關於「研究發現HPV陽性但無細胞異常的女性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增加」的報導中提到,研究人員發現,子宮頸細胞檢測中某些高風險人類乳突病毒(HPV)呈陽性但未出現任何細胞異常跡象的女性,會導致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增加。該研究結果稍早發表在《a peer-reviewe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醫界擬定更完善的子宮頸癌篩檢指引。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醫療團隊與美國、斯洛維尼亞、比利時等相關學術單位攜手合作,總收案576名女性,這些受試者的子宮頸液體細胞檢驗結果均為正常。在9年追蹤期間,共有92名婦女確診為癌前子宮頸病變,4名婦女確診罹患子宮頸癌。進一步將這96名個案與480名女性進行比較,30歲以下女性如感染HPV16和HPV18,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增加。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SoniaAndersson博士指出,研究證實,年齡小於30且HPV16或HPV18陽性的年輕女性為子宮頸癌高風險族群。對於這項研究結果,李茂盛說「這符合臨床狀況」,目前台灣子宮頸癌患者以感染HPV16和HPV18的比率最高,其次為53型,但與歐美國家相較,台灣民情較為保守,因此國健署公費疫苗適用對象為國一女生。

  吾家有女初長成,李茂盛提醒,家長應該多關心女兒,在尚未有過性經驗前接種疫苗,至於年齡較大、有過性經驗的女生,也建議接種疫苗,還是可以降低致癌風險。此外,成年女性也應該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如果確定感染HPV16、HPV18、HPV53等病毒,就該提高警覺,定期回診。

相關推薦

肺癌流行病學 肺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裡面並沒有神經分布。不像大腸癌可能會有血便的症狀、乳癌可能會摸到乳房腫塊,肺癌常常都是沒症狀,到晚期壓迫到其他器官產生症狀才會被發現。因此,肺癌的發生率雖然排在大腸癌和乳癌後面,但是死亡率卻是長年蟬聯惡性癌症的第一名。根據108年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肺癌104-...

閱讀詳情 »

▲台灣已逾30萬民長者受疾病所苦,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暨老年醫學科程信翰醫師表示,養肌防老應注意營養均衡,同時每週固定2次伸展運動可穩定肌力。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 / 台北報導 台灣逾30萬民長者受疾病所苦,且肌少症患者數更隨老年人口增加持續攀升。加上近期國外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神經、肌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三創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8420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新增5例死亡,且中重症一口氣增加77例,全都在新高紀錄。而今日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一名20多歲女性,曾打過三劑疫苗,沒有慢性病史,因為發燒腹瀉篩檢確診,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6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