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更年期後生心理交互影響 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倍增

女性更年期後生心理交互影響 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倍增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更年期容易發生盜汗、經期不規則、健忘、情緒起伏大、易感焦慮等症狀,除生理變化外,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不適。大眾對於「更年期」一詞並不陌生,卻因認知不夠,而產生許多誤會。更年期是人生中必經的階段,不管男女都會面對,但女性在經歷更年期不適症狀會較明顯。


57歲的林太太從去年開始,生理期出現不規則,到現在已完全停止。也常常時不時就容易感到燥熱、發汗。也有可能是沒有運動習慣,半年內快速發胖了5公斤,腰圍也明顯變粗。


日前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透過電腦斷層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CAC),檢測後指數為93,代表心臟冠狀動脈已有輕度粥樣硬化斑塊阻塞現象。若再不加以控制,改善生活型態,未來情況可能會變得嚴重,造成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及阻塞,恐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機率。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表示,國人女性因心臟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死亡機率,在停經年齡後加速提高,發生率亦高於男性。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年報顯示,婦女更年期後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風險,會以停經年齡後每5歲增加1倍的速度上升,顯示三高疾病、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對更年期後女性有明顯的健康威脅。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資訊,女性在50歲以後,腹部肥胖比率超過5成,若是腰圍超過理想尺寸(80公分),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常伴有血液三酸甘油酯和血糖濃度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更年期時,身體和心理症狀往往會相互影響,讓許多婦女心存恐懼,害怕自己沒有辦法適應。每年的10月18日為「世界更年期關懷日」,提醒中年以上的婦女,照顧家人之餘,應更重視自己的健康,並積極採取行動,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及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讓更年期後也能健康輕鬆享受樂活的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提升牙齒美容術後滿意度 有請牙醫黑科技來幫忙
▸抗凝血藥物與深色蔬菜互斥? 專家:完全不吃顧此失彼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尚未進行3期試驗的國產疫苗可能透過「免疫橋接」方式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遭諷「全球第1」,不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昨(1)日則出面背書,未來研發中的疫苗透過「免疫橋接」取得認證,將是必然趨勢。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於「新冠疫苗知多少」記者會表示,我國可能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賴欣平報導】魚刺卡喉,坊間流傳的偏方,像是靠「吞飯」、「喝醋」等行為自救,這些行為千萬母湯!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暨睡眠專科醫師李立昂教授提醒,喉部卡魚刺的問題可大可小,若沒有用對方式,放任喉嚨持續性感覺不適仍未即時就醫,小心產生嚴重併發症!避免NG自救行為! 移至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國人平均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10小時,其中常見的前三名症狀為眼睛疲勞、乾澀與視力模糊。尤其近期因疫情,越來越多人開始居家辦公,學生也在家改為視訊上課,不管工作或休閒娛樂,都依賴3C產品,讓原本就使用過度的眼睛不適感飆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診斷胃腸道基質瘤者每年至少新增400至500名患者,其中有3成為復發或轉移性的胃腸道基質瘤,且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除了預後較差之外,當前的治療並不能全面照顧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所幸,今(110)年TFDA已核准針對血小板衍生生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