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教師極端飲食瘦身竟引來耳鳴 醫:減肥壓力大導致

女教師極端飲食瘦身竟引來耳鳴 醫:減肥壓力大導致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近日全台氣溫飆高,且疫情漸趨穩定,民眾也逐漸開啟聚會、逛街與出遊模式。但隨著夏季的到來,減肥似乎又再次成為愛美女性的一大課題,特別是抗疫期間,關在家養出的體重與飲食習慣,讓今年的減肥計畫難度更高。然而,不當瘦身,甚至可能會引發其他後遺症!日前有1名年約30的國中女教師,因為減肥的極端飲食與龐大的壓力引發耳鳴,所幸在治療後已無大礙。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耳鳴的成因百百種,並非一般民眾認知中,只會因為年老耳部功能退化才引起。成因可以簡單區分為2大類:自覺性耳鳴與他覺性耳鳴。前者僅有患者自己聽得到耳鳴的聲響,也是大多數耳鳴患者的類型,如:外耳道炎、梅尼爾氏症、耳硬化症、自律神經失調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後者多半與「生命活動」相關,如因血管性疾病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


以個案中的國中女校師為例,她的耳鳴症狀即屬於自覺性耳鳴中的自律神經失調。李宏信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在龐大的壓力下,主掌警覺性、睡眠、注意力的腦幹網絡系統會產生失衡,當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敏感,便會產生耳鳴的情形。此類型的耳鳴多半只要在紓解壓力後,就能獲得明顯的好轉。少數症狀嚴重的患者還需配合身心科的治療,才能獲得較全面的改善。


李宏信醫師說明,耳鳴常見的治療方式,若已知是由特定疾病所引起,如:梅尼爾氏症、耳硬化症等,在藥物上,首先會先檢視患者在平日是否有使用「耳毒性藥物」的習慣,如:阿斯匹靈、抗生素、利尿劑等,若情況允許,則建議患者先停用。然後以保持內耳血管暢通、增加血液滲透作用及幫助神經細胞活化再生、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等3大類藥物為主,來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並輔以神經營養劑及促進血管擴張的藥物或營養素,使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恢復正常功能。視情況給予輕微的鎮定劑,緩和因耳鳴所產生的焦慮感,減低壓力。此外,李宏信醫師也強調,耳鳴雖非不治之症,但患者需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學習放鬆情緒、減低焦慮,以避免症狀惡化與反覆。


發生耳鳴的主因是由於內耳功能退化,包括老化及內耳組織血流不暢,好發於易緊張、過勞及焦慮的族群,現在上班族業績壓力大,好勝心、責任心強者,尤其容易發作。初期發作時僅需保持心平氣和,調整生活方式,並多休息即可不藥而癒,但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在耐心服藥3至6個月,均可看到病情慢慢地好轉,耳鳴的雜音量越來越小聲,直至消失。但如果又陷入緊張、過勞及焦慮的情緒就會再復發,千萬不要大意,若不幸復發必須透過積極治療才能很快痊癒。


最後,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耳鳴患者需盡量保持生活的規律與穩定,緩解壓力,飲食上以清淡、少油、少鹽、少辛辣為原則。一旦發作,切莫置之不理,可試著記錄耳鳴的表現方式,如:是單側還是雙側,聲音是什麼,多久發作1次,每次發作多久等,這些資訊都有利於醫師進行病情的判斷,及早對症下藥。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疑似本土病例頻傳? 指揮中心: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
▸全台高溫炎熱當身體有這些症狀 恐急性心肌梗塞警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常見暖冬現象,民眾冬日裡時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感覺。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溫差的適應力及對血壓的調控能力差,血壓容易波動,很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9歲的潘其鈞是科技大廠工程師,並育有2名可愛的女兒,原本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7年前,不菸、不酒、不吃檳榔的他,竟確診鼻咽癌二期,經過治療又復發,醫師宣告5年存活率不到3成。不菸不酒 竟罹鼻咽癌「怎麼會是我?」潘其鈞說,得知罹癌當下,讓他十分受挫,害怕無法陪伴女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逐漸轉冷,大多數人只會注意心血管及腦中風問題,但下肢動脈阻塞,也就是腳中風,卻是常見但易被忽略的疾病。蘇珉一醫師說明,老菸槍、肥胖、老年、缺乏運動、高血壓、糖尿病、或是洗腎病患是高風險族群。一腳較冰冷、傷口久未癒 是腳中風前兆台東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蘇珉一表示,台東因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 舉杯喝水在常人眼中是再正常不過的動作之一,但對於腦中風患者來說,卻相當困難。有一名年長女性被家人發現越來越不愛喝水,甚至連杯子都舉不起來,相當異常,帶其就診後,才知道她罹患腦中風。缺血時間久 腦細胞壞死率高收治這名年長女性的羅東博愛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薛懷正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