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以為中年發福 竟是腹中藏巨大脂肪肉瘤

她以為中年發福 竟是腹中藏巨大脂肪肉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56歲楊媽媽生活作息規律,飲食也相當講究,不僅不吃外食,做飯也盡量挑選生機食材。但自2016年開始,體重從原本40公斤上升至61公斤,且經常腹脹、噁心。雖然覺得身體怪怪的,但沒有特殊不適,因此自我安慰是中年發福而沒求醫,直至2018年4月,在家人督促下去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竟發現體內有顆21公斤的罕見大型惡性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幾乎占據肚子所有空間

收治此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一般科外李朝樹醫師指出,脂肪肉瘤從患者後腹腔右側長出,隨著脂肪層逐漸增大,幾乎佔據肚子所有空間、占患者體重的三分之一。脂肪肉瘤將楊媽媽的身體臟器、腸子擠壓到左邊腹腔,甚至包覆住右腎與右腎上腺,考量脂肪肉瘤為惡性,為避免再發,將右腎與右腎上腺一併切除,再把移位的胃腸、臟器歸位,楊媽媽住院一周出院,定期門診追蹤。

脂肪肉瘤初期鮮少有不適症狀

脂肪肉瘤跟脂肪瘤同是脂肪細胞構成,所以外觀、觸感相似,但與脂肪瘤的良性特徵不同,脂肪肉瘤是脂肪細胞在深層軟組織中異常增生所導致的惡性腫瘤,發生機率僅占惡性腫瘤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相當罕見,常發生在中年以上患者。

李朝樹醫師指出,脂肪肉瘤的致病機轉不明,多生長在後腹腔,位置深層,所以患者初期鮮少有不適症狀,通常會到腫瘤體積增大、壓迫周圍器官,產生腹脹、腹圍變大、噁心、其他腸胃症狀時,才會就醫被發現。

生長在腹部、四肢最常見

李朝樹醫師進一步指出,脂肪肉瘤能生長在人體任何地方,但以腹部、四肢最常見。醫師透過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方式判斷腫瘤大小、構成、擴散情形後,用手術切除乾淨,術後,則視患者情況,決定是否化學治療、放射治療。

身體有異狀應儘快就醫檢查

脂肪肉瘤好發於體內深處,體積不大時,容易被忽略,即使手術切除,也可能再發,因此必須長期追蹤,若有復發時甚至可能需要再次手術。李朝樹醫師提醒民眾,身體有任何異狀、不適,要儘快就醫,由專業醫師做相關檢查,若不確定就診科別,可前往家庭醫學科,由醫師做初步判斷,切勿拖延,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4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前庭性偏頭痛是暈眩症最大的模仿者 大腦過敏,就和腦中風、腦出血一樣,是一種在大腦裡發生的疾病。過敏的大腦為什麼會引起各式各樣的暈眩呢?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暈眩的解剖知識。 人體能夠保持平衡,能夠不暈眩、走路不飄,背後有一整套平衡系統在協調工作。比如走在沙灘上,感覺平衡不穩;閉上眼睛,感覺自己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35歲的程先生患有高血壓,平時也常抽菸,日前因頸部有疼痛撕裂感,加上胸悶不舒服,原本只是要到醫院急診「看個心安」,不料經詳細檢查後,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醫師研判,若延誤醫療時間恐大幅提高致命風險,建議立即安排「人工血管置換術」,手術前後長達10小時,總算讓患者順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35歲的程先生患有高血壓,平時也常抽菸,日前因頸部有疼痛撕裂感,加上胸悶不舒服,原本只是要到醫院急診「看個心安」,不料經詳細檢查後,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醫師研判,若延誤醫療時間恐大幅提高致命風險,建議立即安排「人工血管置換術」,手術前後長達10小時,總算讓患者順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8歲的洪女士,在國一時發現有聽力障礙,開始戴助聽器,17歲發生突發性耳聾,即使配戴助聽器,雙耳仍無法聽見,從此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甚至求職也四處碰壁。她為了照顧長期洗腎的父親及維持家庭生計,開始在捷運站出口賣手工餅乾;雖然辛苦,也始終抱持樂觀的態度,連媒體都有報導,後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