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痛先別急著抽神經 釐清原因後或許可保住

牙痛先別急著抽神經 釐清原因後或許可保住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

有位24歲李姓男子早上起床,發現牙齒輕微不適,右門牙痠痛,按壓也有明顯疼痛感,幾日後疼痛感略為減退,因此到住家附近診所看診,醫師檢查後並無蛀牙或明顯外傷,但表示可能是牙齒內受到感染,需進一步進行根管治療做牙套。他之後至童綜合醫院求診,經口腔醫學部楊瑋民醫師診視及口腔X光檢查後,因患者疼痛牙齒無蛀牙或其他損壞,研判可能為牙周韌帶發炎,建議服用消炎藥再觀察,三天後回診況狀好轉,一周後疼痛感消除,成功保住一顆門牙。

李姓患者表示,平時喝水都未曾感覺異常,某日睡醒後牙齒卻出現異狀,幾日後更是疼痛難耐嚴重影響睡眠,一度以為是蛀牙蛀進了牙髓神經,擔心會因此失去一顆門牙造成外觀缺陷,幸好遇到楊瑋民醫師專業的檢查,並說明可能的病因,不僅避免缺少門牙造成不美觀的窘境,也省下一筆假牙費。

牙周韌帶受傷 如運動扭傷

楊瑋民醫師指出,牙周韌帶位在牙根與骨頭之間,由組織纖維所構成,富有彈性可緩衝牙齒咬合時的衝擊力道,將衝擊力平均分散達到保護牙齒及骨頭的作用;這名患者可能是因壓力大,睡覺時不自覺用力咬牙,或者平時習慣咬牙伸懶腰,也可能受到強大外力衝擊導致牙周韌帶受傷,如同運動扭傷一樣。

止痛消炎藥度過急性期 不吃過硬食物亦能恢復

牙周韌帶發炎,牙齒會有浮動感,以手指輕觸可輕微搖動,因為牙痛原因複雜所以不易確定病因,加上牙韌帶無法經由外觀觀察,容易被誤診,服用止痛消炎藥能渡過急性期,後續只要讓牙齒休息,不要吃過硬的食物就能逐漸恢復;楊瑋民醫師也呼籲,如果民眾發現牙齒有異狀,應該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與診療,以避免延誤治療期導致病情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4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的李女士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已多年,雙膝疼痛導致生活品質降低,平時不敢出門,走路超過15分鐘就會開始疼痛不已,外出時無法上蹲式廁所,上下樓梯更是困難,影響她自行出門的意願。就醫接受注射玻尿酸、吃止痛藥皆無法減輕疼痛,故李女士尋求中醫幫助希望能減緩症狀。膝關節疼痛 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3歲黃女士八年前罹患乳癌,療程結束後,因諸多內外部因素未持續追蹤,直到近期出現下肢水腫、下背痛症狀,改赴亞大醫院檢查,赫然發現癌細胞竟復發並轉移至腦、肝、腎、骨頭等器官,人體宛如癌細胞培養皿,所幸癌症中心個管師團隊協助安排治療,並給予情緒支持,讓患者重拾抗癌信心。右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疫情邁入第3年,「隔離」、「居家檢疫」已成為所有人熟悉的事物。即使非返國旅客,在經歷過2021年5月的3級警戒後,大家對於在家防疫的生活都有更多認識;一般人可以在確實防護下, 短暫出門採購,其心理壓力不若被匡列者嚴重;那麼真的被匡列隔離的確診者,將面臨哪些壓力呢?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很多人會趁著連假不用上班上課的期間瘋狂玩樂,通宵打牌、熬夜追劇、徹夜打電玩……然而小心,長時間用眼,可能會造成眼睛乾澀、充血脹痛,或引發更嚴重的眼疾問題!尤其是隱眼族,往往因超時配戴導致角膜缺氧、水腫,甚至演變為角膜潰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