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她罹患乳癌切除右乳 拍光頭赤裸照勇敢做自己

  癌症非絕症,但抗癌除了專業的醫療照護,強大的心理支持更是重要。為助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建立情緒抒發管道,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特舉辦第7屆《捕捉希望》攝影比賽頒獎典禮,盼藉由25幅得獎作品的展覽及創作者的分享,使抗癌夥伴更有力量與癌奮戰。

  今年37歲的毓婷,坦言在生病前,為證明自己的價值,總迎合他人期待而活,一直把責任與壓力內化放在心裡,當確診罹患乳癌時也沒有驚慌崩潰,仍展現樂觀正向的狀態讓家人放心,直到因化療感染發燒進急診,獨自在病房時眼淚卻不由自主掉下來,她才發現長久以來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感受及需要。

  因此,毓婷在切除右乳、重建、剃髮並結束10次化療後,她選擇用拿下假髮、脫去外衣,並赤裸真實呈現重建右乳的照片,以「我看見我自己」為題投稿攝影比賽,盼那個褪去一切、不在乎世俗美醜評價的自己,能出走別人的眼光,活得更自信。這幅作品獲得本屆癌友組首獎肯定。

  今年11歲,雙眼全盲、身高永遠停留在110公分的琥淵,在6歲時確診罹患腦腫瘤,雖然疾病奪走視力、剝奪生長,更讓他在5年間歷經3次復發、3次開顱手術、2次高劑量放療,甚至曾一度被醫生宣告只剩1個月的生命,但琥淵不僅沒被打倒,更從未停止學習與接觸世界,媽媽嘉麗將這一切用照片記錄下來,並以「特技表演」為題投稿,同樣獲得評審青睞,得到親友組首獎。

  罹癌不代表生命終點,但治療過程的辛苦加上心理恐懼,常讓病友吃不好也睡不好,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談到,癌友的心理調適除了依靠家人朋友的支持,最終還是得回歸自我療癒,歡迎所有抗癌的夥伴來到《捕捉希望》平台,用攝影交流,彼此扶持。

  羅氏大藥廠總經理許藹齡提到,藥廠多年來積極研發新藥,除了希望能幫助患者邁向康復,更在乎病友心理需求,因此決定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舉辦攝影比賽,11年來,就是希望陪更多與癌奮戰的朋友及家屬,找到面對生命轉折的勇氣,繼續向前行。

  為讓抗癌路上的夥伴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第7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25幅得獎作品將於7月起巡迴全台10家醫院,歡迎民眾前往欣賞,相關展覽訊息可至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www.ecancer.org.tw瀏覽。

相關推薦

▲吳小妹罹患罕病「多條顱縫早閉症」出生即頭型特殊。(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吳小妹一出生,頭型就與一般寶寶不太一樣,不但眉骨凹陷,頭顱也寬扁、頭頂較高,有點像卡通辛普森家庭裡面的頭型,媽媽一開始雖然也覺得孩子頭型特殊,卻沒多想,直到因為軟顎裂問題進一步檢查...

閱讀詳情 »

年紀輕輕就出現白頭髮,到底是怎麼了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少年白髮常見與遺傳、疾病與用藥有關,而壓力、營養不足、抽菸也被視為是加速白髮的成因之一,但目前臨床上尚未有成效良好的治療方法,建議患者可從戒菸、紓壓、營養補給等面向做起,以期能延緩白髮生成!  頭髮變白是身體老化的自然現象之一,但若...

閱讀詳情 »

「不要叫我鋼牙妹、鋼牙哥!」過去為了牙齒變美,患者必須配戴傳統金屬牙套進行矯正,然而傳統牙套外型不佳、吃東西時易卡菜渣,讓外表形象扣分不少。此外,傳統矯正在過程中容易造成牙齒痠軟疼痛與無力,並且容易使得口腔黏膜被刮破,因此總是給人一種「需要忍受變醜與挨痛」的負面印象。 高科技數位「隱形牙套」,化解傳...

閱讀詳情 »

▲治療離不開醫院,小小癌童們在醫護人員陪伴下病房變裝走秀過萬聖節。(照/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平均每年新增500名兒童癌症病例,醫師就提醒,孩子如果出現有9大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紫斑或出血傾向、不明原因發燒、疼痛或腫塊、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不明原因頭痛、嘔吐或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