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把握3個預防方法

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把握3個預防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人口老齡化嚴重,失智症人口佔全國人口1.24%,換句話說,每8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指出,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臨床上,約50%病患屬於65歲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主要因症狀常被忽略導致延誤診斷,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對於家庭及社會都埋下沈重負擔。

頭部外傷 恐埋下血管性失智症風險

失智症可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兩種,前者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後者則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慢性腦血管病變等埋下危險因子。賴軍皓主任說明,若為續發性失智症,可能是因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因素所引起,雖比例不高,但研究也指出,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 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

要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呢?包括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健康飲食及保持愉悅好心情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賴軍皓主任提及,像是中年時期肥胖者,發生失智風險相對上升3倍,即使過瘦也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應保持健康體重,且養成每週2次以上規律地運動,並遠離抽菸的危險因子,也能降低疾病發生率。

鼓勵長者多參與社交活動 延緩失智症發生

至於在健康飲食上,除了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每日攝取量,也應多攝蔬果、豆類、堅果、未精緻的穀類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且能適量補充維生素B6、B12、C、E,有助於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最後則是可透過多參與社交活動,或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等,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記憶力衰退且認知功能差 恐是失智症惹禍

若發現家人不僅是因老化導致記憶力的衰退,同時出現語言能力、認知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賴軍皓主任呼籲,患者在接受評估過程時,也應有家屬,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一同參與,才能正確取得病患病史,以利診斷。

【延伸閱讀】

心跳蹦蹦跳卻無效? 心房顫動「冷」處理

30分鐘2萬次仰臥起坐 徐若瑄親授「川」字腹肌的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ntdtv下同)   節假日休息、親朋好友來串門,大家都喜歡到餐館去吃飯,省得做飯的麻煩。面對菜譜上琳琅滿目的菜肴,哪些應該點,哪些不應該點呢,退休廚師曝出一些現象在網絡上流傳,小編轉載僅供大家參考。水煮魚、水煮肉烹調水煮魚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在王子的深情呼喚下,長髮公主從高塔上放下她長長的辮子,王子拉著頭髮爬上高塔與公主相會,開啟了兩人浪漫的愛情故事……。 一根頭髮撐起一支手機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故事的第一個瞬間,都會為長髮公主的頭髮擔心不已,不過別擔心,你知道一根健康的髮絲平均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85歲阿嬷,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時常感到眩暈、全身軟弱無力,最近甚至呼吸急促,緊急送醫急診,就醫檢查竟發現,其每心跳一分鐘只有2、30下,醫師建議置放心律調節器,情況才逐漸好轉。   心臟老化跳不動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涂崇...

閱讀詳情 »

(示意圖) 手指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部位之一,不管是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用到雙手。那麼如果平時多揉揉手部會有哪些功效呢?有時候醫生會跟你說:手指保健操有助康復 ,現在有一套簡單實用的手指操,空閒的時候多活動活動手指,竟可有效地預防老年癡呆,年輕人也可以跟著做。 空閒的時候多活動活動手指,竟可有效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