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如果想生小孩千萬不可再翹「二郎腿」!這個姿勢不但嚴重傷害男生的「小弟弟」更會造成.....下場讓人頭皮發麻!

如果想生小孩千萬不可再翹「二郎腿」!這個姿勢不但嚴重傷害男生的「小弟弟」更會造成.....下場讓人頭皮發麻!

翻攝on.ccxjishu

 

  人為什麼不自覺的會蹺二郎腿?

  相信你有一樣的經歷:經常坐著回過神來發現,腿居然翹起來了,自己完全不記得!然後又默默地放下了腿(畢竟害怕腿變形)。

  一個有趣的統計說,習慣把右腿交叉放在左腿上人數,是把左腿放在右腿上的兩倍。

  關於蹺二郎腿會危害健康的說法很多。也有人和研究結果對此卻不以為然,覺得「我經常蹺二郎腿,也沒見有什麼危害啊,小題大做。」

  可是你知道嗎,蹺二郎腿對人體健康是日積月累、慢性的,長時間蹺二郎腿,確實是會增加諸多疾病問題!

 

 

  風險一:影響男性生殖健康

  蹺二郎腿時,兩腿通常會夾得很緊,這樣使大腿內側皮膚及生殖器官周圍溫度升高。對於男性而言,這種高溫會損傷精子。精子最適宜生存的溫度是35℃左右,當溫度升高幾度,則會導致精子的活力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導致不育症。

  另外,長時間蹺二郎腿導致會陰部的壓力增加,前列腺的血運受到明顯影響,分泌功能會下降。同時陰部、尿道口部位的溫度增高,有利於細菌繁殖,逆行性感染前列腺,從而發生前列腺炎。

  風險二:很容易形成高低肩

  首先,蹺二郎腿時,髖關節一高一低,會致使骨盆高低傾斜嚴重。其次,雙肩著力不同,一邊緊張一邊放鬆,時間長了就會形成高低肩。並且,蹺二郎腿時身體要看腰椎去找平衡,那麼就會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佈不均,引起脊柱變成“C”形,脊椎長時間彎曲容易勞損,嚴重者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誘發強直性脊柱炎,形成慢性腰背痛。而其中,強直性脊柱炎常發於長期勞累、壓力大、經常久坐少運動的年輕人。

  風險三:導致小腿變粗和彎曲

  走在街上,放眼望去,很多人都是O型腿、X型腿,這其實很影響美觀。無論男女,都想擁有一雙細長直的腿,走在哪裡回頭率都杠杠的。

  造成雙腿變形的原因很多種,蹺二郎腿就是其一。蹺二郎腿時,一條腿別著一條腿,主要靠小腿受力,小腿會變粗。而上位腿受力不均,向內偏斜,可能造成內側膝關節間隙壓力增加,軟骨磨損加重,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我們的腿變形,甚至雙腿差異嚴重。

  風險四:提早出現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當你在蹺二郎腿時,就增加了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關節內軟骨的營養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而且還會加快它的磨損。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的軟骨結構已經有不同程度退化,經常蹺二郎腿更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

  風險五:導致腿部靜脈曲張

  蹺著二郎腿久坐,由於雙腿互相交疊,不僅會讓腿部扭曲,還會妨礙腿部血液迴圈,時間久了小腿就會變麻。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腿部靜脈曲張,嚴重的會造成腿部血液回流不暢、青筋暴突、潰瘍、靜脈炎、出血等其他疾病。

  另外,個別人會因腓總神經(坐骨神經主要分支之一,與骨膜緊貼,最易受損)長時間受壓缺血,導致運動和感覺功能受損,可出現下肢麻木、酸痛,甚至突然不能行走的後果。

 

  蹺二郎腿的最大風險竟是這個:

  長時間蹺二郎腿將導致腿腳發麻,這是因為交叉雙腿壓迫膝蓋後面的腓總神經,如果這樣維持長達數小時,甚至會導致腓總神經麻痹,令人無法抬起腳掌和腳趾。但只要恢復正常坐姿,症狀很快會消失。

  另外,雙腿交叉可能導致血壓暫時上升。目前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當把一個膝蓋交叉放在另一個上時,需要先做出把膝蓋抬高至胸部這樣的動作,從而增加了心臟的供血負擔,引起血壓上升。另一種則認為,血壓上升是由於腿部肌肉的收縮運動,增加血管中血流的阻力。

  但蹺二郎腿有時候也有好處,有證據表明,這個動作可以降低腹肌所受壓力,增加骨盆關節的穩定性。

  事實上,而翹二郎腿帶來的最大風險是,如果有人因為這個坐姿而引起身體機能受損,那麼只能說明靜坐的時間過長。久坐不動,是世界上最大的致病因素,久坐甚至可能致癌。因此,若你因為蹺二郎腿而出現不適症狀,說明你坐了太久,是時候離開椅子,多活動一下。

 

 

 

  如何改變經常蹺二郎腿這個習慣?

  想徹底不翹二郎腿,恐怕大家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控制不住雙腿的蓉兒也無法保證能做到。我們只能盡可能減少蹺二郎腿的次數和時間。

  1.坐直。

  姿勢不當會引起腰骶部軟組織緊張。端正姿勢,其實可以抑制蹺二郎腿的欲望。但也不要繃直身體,可在腰部和頸部放靠枕,增加舒適感。

  1. 抖腿

  適當抖抖腿可以促進靜脈血液流動,讓血液回流加快,酸脹感和疲勞感能得以緩解,防止血栓和靜脈曲張的風險。

  3.拍打。

  當雙腿發麻或者酸脹的時候,可對小腿進行拍打,促進血液迴圈。

  4.走動。

  久坐不動會導致氣血不暢,使肌肉鬆弛,彈性降低,下肢酸脹,倦怠乏力。所以,最好就是經常起來走動,緩解疲勞。

  5.拉伸運動。

  保持上身穩定,右腿不動,左腿向前伸直。兩腿反復做5-10次。這樣可松解開腰部的緊張狀態。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癌過了還需要健康檢查嗎?千萬不要讓迷思害了自己。門診就有一名女性十年前透過健檢發現早期乳癌,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一直定期到醫院回診,十年來回診皆無異狀,原本以為這樣規律的追蹤就能夠避免疾病上身,沒想到去年心血來潮接受全身健康檢查,竟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肺部有可疑的...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新竹縣為防範新北市林口爆發台灣首例牛結節疹疫情擴散, 4月16日立即成立牛結節疹災害應變中心,並奉代理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陳見賢副縣長當時指示,加強各項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牛結節疹預防注射工作,務必於三日內完成全縣牛隻免疫,本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超前部署在今(17日)宣布完成...

閱讀詳情 »

AZ疫苗接種打氣持續未見起色,部分醫院難以滿足一瓶疫苗施打10人規定,媒體報導,有專家建議應下修每瓶施打人數。針對此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說明,如果醫院當天只開一瓶,至少要有8人接種;如果為當天的最後一瓶,則至少要有6人接種。有條件下修每瓶疫苗施打人數。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2018年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14.05%,換句話說,每7人中便有1人是老人,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並且持續向超高齡社會發展。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藥劑科王瑛玫主任指出,當身邊老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時,應尋求各醫院整合門診,或請藥師評估建議,避免多處醫療院所藥物併用產生不良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