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齡長者「藥」小心 北榮新竹:注意潛在不當用藥風險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2018年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14.05%,換句話說,每7人中便有1人是老人,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並且持續向超高齡社會發展。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藥劑科王瑛玫主任指出,當身邊老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時,應尋求各醫院整合門診,或請藥師評估建議,避免多處醫療院所藥物併用產生不良反應與交互作用。

王瑛玫主任表示,高齡社會裡,老人患有多重慢性疾病,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報告顯示,有86.3%老人至少罹患 1 項慢性病,68.5%老人罹患2項慢性病,47.3%老人同時罹患3項或更多的慢性病,多重慢性疾病導致用藥的種類變多且複雜度增加,極易發生不當用藥問題,高齡用藥安全更顯重要。

王主任說,一般而言,如果老人服用5種以上的藥物,就可視為「多重用藥」。根據健保資料,台灣老人平均一年看診約27次,平均使用4.6種慢性用藥,約有4成老人使用5-9種藥品,有2成老人使用10種以上的藥品。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身體對藥品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功能會產生變化,伴隨視力、聽力、記憶力逐漸衰退,多重用藥現象會帶來藥品取用錯誤、服用方式錯誤、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交互作用,以及重複用藥等「潛在不當用藥」風險。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藥劑科黃宇君藥師說明,所謂「潛在不當用藥」,就是指雖然藥物處方符合病情,但藥物服用時副作用的風險高於治療的益處。美國老年醫學會對高齡患者的用藥指引,明確列出老人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之藥物,以及這些藥物隱藏之潛在風險,包括抗膽鹼副作用、心血管風險、電解質異常、引起跌倒骨折、產生認知障礙、造成腸胃道出血、以及引發低血糖症狀等。

黃宇君藥師表示,若多重用藥又未正確使用藥物則易產生危險,例如治療鼻塞與過敏的抗組織胺藥物具有鎮靜效果,當與治療失眠、憂鬱症的鎮靜安眠藥併用時易引起老人產生嗜睡;治療關節疼痛常用的鎮痛劑易造成老人胃部不適甚至出血;心衰竭常用的毛地黃製劑則易因忘記或重複服用造成疾病惡化等。法國一項研究亦指出,65歲以上老人經常發生藥品適應症、副作用、肝腎功能調整劑量與順從性等問題,大約有7成醫師會接受藥師建議更改處方。

王瑛玫主任表示,臺北榮總新竹分院藥劑科設有高齡友善愛心諮詢台,提供民眾用藥整合諮詢服務,每月於門診候藥大廳舉辦各種主題用藥安全講座,歡迎民眾前來互動獲取正確用藥觀念;每年則針對醫事人員舉辦高齡用藥安全講座,同時進行專業端與民眾端雙向用藥教育,希望透過跨領域團隊合作與病人參與,提升高齡用藥安全。

 

相關推薦

【記者 葉世賢/台北 報導】目前國內疫情已稍趨緩,國人也陸續接種疫苗,對於相關防疫人員的辛苦國人懷著感恩的心。COVID-19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不能掉以輕心。 我國的疫苗採購狀況,政府透過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平台採購共AZ476萬劑,而直接和藥廠購買的有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疫苗50...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醫師,我骨折了,還可以吃香蕉嗎?」臨床上,經常聽到病患有類似疑問,像是骨折後不能吃香蕉、鴨肉、糯米等食物,以免影響傷處的復原,還有要多吃珍珠粉、鈣片、大骨湯來「補骨」這些說法可信嗎?食藥署請衛福部臺南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龍為大家解惑。  休養期間活動量降低 少...

閱讀詳情 »

高雄市連續12天加零,高雄市長陳其邁今(13)日表示,因為確診跟指揮中心公告會有一天的落差,實際上鳳山群聚感染至今天凌晨12點已經結束14天隔離期,「達到實質的14個零,代表高雄是相對安全的環境」。陳其邁表示,從鳳山群聚感染事件到今天凌晨12點結束14天期間,這兩天也進行居家隔離對象PCR採檢,為解...

閱讀詳情 »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昨日為止,新北莫德納疫苗剩餘數量約20萬劑最多,高雄約13萬劑、台北約10萬劑。高雄市長陳其邁說明,高雄市接種順序是按照年齡一歲一歲打,精準計算多少疫苗發多少通知書,今天開始施打65至66歲,15日前會打完。陳其邁表示,高雄市打疫苗順序就是從年齡高往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