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妙齡女子排便習慣不正常 罹大腸癌第2期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一名年僅33歲的女性上班族,排便習慣經常改變,有時剛排便後又有便意,常常進出廁所數回,煩不勝煩,到醫院接受檢查,竟已罹患大腸癌第二期;醫師表示,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徵兆,若出現血便、排便不正常、腹部絞痛等症狀常為時已晚。建議有家族史者應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一般人50歲後每2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收治這名女子的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宜霖表示,進一步追問該患者才發現,其母親曾罹患大腸癌,家中的男性成員也都有大腸瘜肉,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李宜霖指出,罹患大腸癌與遺傳基因有顯著關連,直系親屬中有1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增3倍,2人則增加9倍。另外,許多研究也發現,喜愛吃燒烤、油炸等高油、高脂食物者,罹患大腸癌機率也較一般人高。

如何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李宜霖表示,美國研究指出,雖然大腸癌發生率年齡層逐漸下降,但定期接受糞便檢查,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李宜霖強調,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大腸鏡檢查,是預防罹患大腸癌最有效的方法。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得知腸道是否發生病變,若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則必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是否有瘜肉或腫瘤,發現瘜肉應切除,可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若有腫瘤必須切片檢查是否為惡性腫瘤。

李宜霖建議,有家族史者應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一般民眾可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50歲後每2年進行一次。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492

相關推薦

健康祕訣,就在營養均衡 蘇秀悅 營養師 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與吃的食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長久以來,人類多以一日三餐來獲得身體所需的熱量與各種營養素,維持生長發育、修補組織、促進健康,甚至延年益壽。一日三餐的食物選擇、食材搭配與分量控制,更是人...

閱讀詳情 »

每天三餐飯,疾病遠離你 李婉萍 營養師 □□我們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之始的早餐因此更顯得重要,但有些人不吃早餐,期望達到瘦身效果,反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貧血等症狀;我偶爾會將個人營養早餐上傳網路分享,告訴讀者如何吃得健康,充滿朝氣地展開新的一天。其實三餐是同等重要的,只要在正確的時間,選擇均...

閱讀詳情 »

專家細說三餐飲食指南 蕭千祐 博士 三餐不定時定量是現代人的通病,早餐吃得太精簡、中午吃得太隨便、晚餐吃得太負擔,都是現代人三餐難解的問題。如果能找到簡單掌握營養原則的方法,必然是人人趨之若鶩,因此涵蓋這些內容,為您指點迷津的一本好書,正是您最佳的選擇。   掌握原則,吃得美味健康又安心 ...

閱讀詳情 »

三餐應該怎麼吃才對? ◎採行自然、均衡的飲食原則 民以食為天,正確的營養觀念,必須落實在一天三餐中。現在人們注重飲食健康,喜歡找一些「偏方」,諸如酸鹼食物、生食、冷食等,然而這些都是旁門左道。 想藉由一天三餐吃出健康,還是要遵循自然、均衡的飲食原則。做到葷素、粗細得宜的搭配,達到健康的比例。每天吃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