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鼠蹊部現腫塊憂罹癌 就醫檢查竟是「貓抓」造成

婦鼠蹊部現腫塊憂罹癌 就醫檢查竟是「貓抓」造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5歲林女士,數月前好心收養一隻小奶貓,因幼貓怕生排斥外人,以致於常常在照顧時被抓咬傷,不久前發現右側鼠蹊部出現一個疼痛腫塊,原以為惡性腫瘤,進而前往血液腫瘤科求診,經轉介至感染科後診斷為「貓抓病」,醫師給予抗生素及少量類固醇治療後迅速康復,也提醒秋冬是該病高峰期,愛貓人士要多當心。

「貓抓病」夏末秋冬流行 免疫低易感染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貓抓病」是「韓瑟勒巴通氏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主要流行季節為夏末及秋冬,該菌主要寄生在貓身上,可藉由貓蚤在貓群間傳播,本身對貓並不會造成危害,但當傳染到人身上,則有機會造成發燒、淋巴結腫大、疼痛等。

特別是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小孩、老人、服用類固醇的病人、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患者等,甚至會造成全身性感染;罹患此病的患者有超過90%在病史詢問可以追查到曾有被貓舔舐、咬傷或抓傷的紀錄

抗生素治療2週內可痊癒 定期健檢避免寄生蟲上身

張為碩醫師指出,貓抓病主要以巨環類抗生素治療,輔以少量的消炎藥(NSAIDs或低劑量類固醇),通常會於1至2週內痊癒。此菌感染並不像病毒感染一樣可以獲得長期免疫力,因此,若要避免反覆罹患此疾病,飼主應定期帶貓至獸醫院接受健檢,以預防及檢查寵物身上是否有體外寄生蟲。

定期清潔寵物減少蚤類寄生 抓咬傷應赴醫治療

另外,張為碩醫師提醒,要定期清潔寵物以減少身上蚤類數量,維持乾淨飼養環境,透過限制外出,可降低寵物貓接觸病原,更重要的是,當與貓玩耍時被抓傷或咬傷,應立即赴醫檢查,避免後患無窮。

【延伸閱讀】

骨密度測量多部位 骨密之父錢本文:骨鬆診斷越準確!

愛美免挨刀!非侵入式醫美療程正夯 安全認知不能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80歲黃先生平時務農,近日來覺得上腹部悶痛不舒服,在家屬陪同下到衛福部南投醫院就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肝臟有一個約5公分腫瘤,全家都很驚訝,肚子痛怎麼會是肝出問題。後來在醫師轉介下,黃先生接受了部分肝臟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自覺體力改善不少,先前腹部症狀消失了,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連續劇喜歡讓主角染上血癌這個絕症,好讓男女主角來一場生離死別。然而,隨醫療進步,有些種類的血癌已經可以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唐季祿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最常見血癌,病情往往又快又急,然而其對化療、放療和標靶藥物敏感,治療效果很好,治癒機會很高,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近年來麻醉安全逐漸受到重視,從術前評估、術中處置到恢復期,都需要由麻醉專科醫師做審慎的評估、鑑別診斷和處置,只要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台灣麻醉醫學會對此,特舉辦麻是會議,與各界專家一同探討台灣麻醉現有狀況與問題。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陳坤堡醫師表示,「病人會出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位黃先生笑起來總沒信心,因上排牙齒細長、齒縫較大,笑起來像小孩,和他成熟的外表形成反差萌。他與牙醫師張志漢討論後,利用全瓷貼片改變牙齒比例,再把齒縫關起來,且為了笑起來更自然,醫師特別將貼片設計成自然牙齒色澤。現在黃先生比較敢微笑,笑起來也更符合年齡。全瓷貼片夠堅硬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