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鼠蹊部現腫塊憂罹癌 就醫檢查竟是「貓抓」造成

婦鼠蹊部現腫塊憂罹癌 就醫檢查竟是「貓抓」造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5歲林女士,數月前好心收養一隻小奶貓,因幼貓怕生排斥外人,以致於常常在照顧時被抓咬傷,不久前發現右側鼠蹊部出現一個疼痛腫塊,原以為惡性腫瘤,進而前往血液腫瘤科求診,經轉介至感染科後診斷為「貓抓病」,醫師給予抗生素及少量類固醇治療後迅速康復,也提醒秋冬是該病高峰期,愛貓人士要多當心。

「貓抓病」夏末秋冬流行 免疫低易感染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貓抓病」是「韓瑟勒巴通氏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主要流行季節為夏末及秋冬,該菌主要寄生在貓身上,可藉由貓蚤在貓群間傳播,本身對貓並不會造成危害,但當傳染到人身上,則有機會造成發燒、淋巴結腫大、疼痛等。

特別是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小孩、老人、服用類固醇的病人、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患者等,甚至會造成全身性感染;罹患此病的患者有超過90%在病史詢問可以追查到曾有被貓舔舐、咬傷或抓傷的紀錄

抗生素治療2週內可痊癒 定期健檢避免寄生蟲上身

張為碩醫師指出,貓抓病主要以巨環類抗生素治療,輔以少量的消炎藥(NSAIDs或低劑量類固醇),通常會於1至2週內痊癒。此菌感染並不像病毒感染一樣可以獲得長期免疫力,因此,若要避免反覆罹患此疾病,飼主應定期帶貓至獸醫院接受健檢,以預防及檢查寵物身上是否有體外寄生蟲。

定期清潔寵物減少蚤類寄生 抓咬傷應赴醫治療

另外,張為碩醫師提醒,要定期清潔寵物以減少身上蚤類數量,維持乾淨飼養環境,透過限制外出,可降低寵物貓接觸病原,更重要的是,當與貓玩耍時被抓傷或咬傷,應立即赴醫檢查,避免後患無窮。

【延伸閱讀】

骨密度測量多部位 骨密之父錢本文:骨鬆診斷越準確!

愛美免挨刀!非侵入式醫美療程正夯 安全認知不能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嚴重靜脈曲張有可能會有嚴重的併發症,如血栓、周邊動脈疾病、甚至是致命的肺栓塞,幸而目前已有新式微創血管內手術可做治療,且經長庚醫院蒐集上千名病患進行研究追蹤,證實可有效減少發生嚴重併發症近一半的機率,安全性也相當高。這項研究成果並榮登2021年3月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循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胃部出現不適可別大意,小心恐是腫瘤惹禍!一名33歲男子日前因胃部不適而四處求醫,最後確診為胃與胰臟間長了巨大腫瘤所致,且腫瘤達20多公分,但因擔心腫瘤已經侵犯臟器,因此多數醫師都建議先以化療縮小腫瘤,直到赴臺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門診討論,確定手術切除,歷經三個多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中醫診間常見很多病人主訴手肘痛到無法提東西和扭毛巾,不然就是常頭痛及肩膀舉不起來和手腳痲,可見很多人著實長期被疼痛所苦。肌肉長期緊繃引起痠痛 中醫稱為「勞損」安南醫院中醫部唐偉誠醫師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又低頭滑手機、工作時都需要用電腦打字。此外,也有不少朋友工作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亞東醫院今(17)日發佈新聞稿,5月10日急診收治1名新北市住民,12日發燒,13日詢問家屬得知,個案曾經前往萬華茶藝館,立即PCR採檢14日確診轉負壓隔離病房,接觸病患與照顧者採檢中,目前累積已有7名陽性個案。 亞東醫院表示,所有醫護工作人員初步篩檢皆為陰性,將於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