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兒補充水分有學問 長輩說餵葡萄糖水真的可以嗎?

嬰兒補充水分有學問 長輩說餵葡萄糖水真的可以嗎?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育兒秘方百百種,許多老人家總習慣餵嬰幼兒喝蜂蜜水、葡萄糖水,希望孫子排尿順暢,皮膚紅潤細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醫務長、小兒科醫師吳文豪則提醒,純母乳哺育的寶寶不必額外補充水份,4至6個月大時,則可喝些純蘋果汁、柳橙汁。


食藥署網站「闢謠專區」,有人詢問,「家中長輩建議我給嬰兒喝葡萄糖水,聽說可以利尿,這是真的嗎?」食藥署回應「剛出生的嬰幼兒容易低血糖,在醫師的指示下可以給予少許的葡萄糖水,若症狀消失後就不需再餵食葡萄糖水,即使嬰幼兒哭鬧,也不建議使用,仍應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食物。」


研究顯示,葡萄糖水並無利尿作用,而且餵嬰兒喝葡萄糖水可能會使嬰幼兒嗜甜而拒喝母乳及配方奶,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尤其是寶寶長牙後,葡萄糖水易使口腔細菌滋生導致蛀牙。


食藥署提醒,對嬰幼兒來說,補充水份的來源首選是奶水,而非純水或葡萄糖水,攝取過多葡萄糖水會增加嬰幼兒代謝器官的額外負擔。吳文豪表示,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如為純母乳哺育,只吃母奶就不需再額外補充水分,因為母乳約90%成份是水分。至於配方奶粉,標示沖泡比例,一般比例是水份占87%,奶粉占13%。


吳文豪指出,不論是透過母乳或是配方奶,只要1日總奶量攝取足夠,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水份,所以不需要額外補充開水。到了開始食用副食品,則可提供純果汁或少量喝水來補充水分,家長可依情況適度補充少量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滿6個月後,因為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不建議一下子喝太多白開水,以免腎臟無法即時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導致血液中鈉離子的濃度降低,甚至造成腦水腫現象。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年男人罹患慢性病「一蹶不振」 對症調理大展雄風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了讓病人與家屬有機會說出彼此的心願,花蓮慈濟醫院邀請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為心蓮病房設計製作出「手望相樹許願牆」,在靜思精舍法師、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護理部副主任王淑貞的見證下,心蓮病房主任謝至鎠與東華大學顧瑜君老師帶領團隊正式啟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上廁所排尿不順、有血尿、莫名骨頭疼痛難耐,是晚期攝護腺癌典型症狀,許多民眾認為攝護腺癌是溫和的癌症,其實並非如此。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副主任羅浩倫醫師指出,癌細胞內臟轉移、多處骨轉移,或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8分,三個條件符合兩者就屬於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疾病進程很快,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過敏發炎疾病。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全台每年有超過十五萬名二十歲至四十九歲成人確診。由於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伴隨著強烈癢感,且傳統治療療效仍有進步空間,患者不僅人生規劃、夢想實踐都受阻,長期對身心都十分煎熬。所幸隨醫療科技發展,目前已有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下一波疫情該怎麼面對?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表示,台灣80%流行病源跟境外移入相關,面對下一波流行,不能只看到新冠病毒流行,像是登革熱、禽流感等,都是接下來可能要面對的挑戰,應建立全球整體觀,啟動整合偵測,一起面對防疫大戰。整體觀念的建立 啟動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