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治療新趨勢 海扶刀搭配新一代口服藥

子宮肌瘤治療新趨勢 海扶刀搭配新一代口服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27歲剛結婚的女孩,跟丈夫去做婚前檢查,意外發現了11公分的子宮肌瘤,到各醫院求診都建議做開腹的肌瘤切除手術,輾轉得知有無創海扶手術,手術後核磁共振影像即顯示明顯的肌瘤壞死,一年之後肌瘤已經縮減到了7公分(約原始體積的三成)。之後開始嘗試懷孕就順利自然懷孕了,於足月產下男嬰。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內視鏡科郭信宏醫師分享的是一位真實的案例。海扶刀適合仍想懷孕的子宮肌瘤患者,且若腫瘤過大、血流多,術前術後若能配合黃體素受體調節劑治療將會有更好療效。

子宮肌瘤恐不孕 好發40-50歲女性

郭信宏醫師說明,子宮是由內膜、肌肉層和漿膜構成有如海綿的構造,若肌肉細胞突變,造成特別容易接受卵巢荷爾蒙刺激,就有可能形成腫瘤,即俗稱「子宮肌瘤」。40-50歲之後的女性是好發族群,常見症狀有大出血、經痛、頻尿、腹脹、腹痛、便祕、下墜感,甚至肌瘤超過3公分以上就可能造成不孕症。

子宮肌瘤如何治療?

臨床上,會結合影像檢查、抽血檢測和患者症狀,來綜合評估肌瘤是輕、中或重度。一般來說,輕度以止痛藥加上觀察為主,中度則用荷爾蒙抑制藥物,重度則需手術。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 微創手術可不留疤

手術治療患者常擔心手術傷口疼痛並留下疤痕,郭信宏醫師指出,目前微創手術進步飛躍,從原本多孔道,已經進步到經肚臍的單孔手術,傷口隱藏在肚臍內; 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經陰道的自然孔手術,可以做到不留下疤痕,只要是良性腫瘤都可處理。微創手術如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或高科技的達文西手臂手術,都有單孔或自然孔的選項可供選擇。

除此之外,近來還有更新的無創手術,俗稱「海扶刀」手術(HIFU,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其透過超音波聚焦原理,集中能量使焦點(米粒般大小)超過攝氏60度,能消融破壞腫瘤。在術中,患者趴在手術台上,海扶刀的能量由下往上,穿透至患部深部,在焦點之處會產生熱量,但在焦點範圍外的「超聲通道」上的組織都是安全的。

海扶刀保留子宮生育功能 不適合海扶情況須先排除

經醫師評估後,海扶刀適用中度至重度肌瘤、不想有疤痕,尤其是希望保留子宮的患者。與有傷口的手術相比,海扶刀對子宮完整性沒有破壞,後續懷孕更安全。根據全球幾十萬筆海扶刀案例顯示,許多長久不孕的患者治療後,有莫名順利懷孕的趨勢,雖然目前尚無論文數據證實,但醫界有共識對懷孕有助益。

不過,郭信宏醫師坦承,海扶刀有缺點,腫瘤被燒灼後,不會馬上消失,約需花費1-2年讓壞死組織消融不見。且幾種狀況不適用海扶刀,例如腸子位於肚皮和子宮之間,造成聲通道不安全;皮膚曾經多次開刀,疤痕組織明顯;或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腫瘤血流訊號異常豐富,很「張牙舞爪」,這樣血液會大量帶走焦點的熱量而減低療效。

這些情況配合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治療效果更升級

郭信宏醫師建議,如果腫瘤血流訊號屬於些微豐富,或術前有超過7-8公分,建議術前先使用子宮肌瘤治療藥物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經藥物縮小之後,若腫瘤仍超過10公分,可能須討論第二次海扶手術以上才能消融乾淨,術後也建議使用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他補充,術前用藥目的是讓腫瘤縮小、血管萎縮; 術後則是減少血流補給,優化手術效果,也避免復發。根據文獻顯示,每天口服1顆,持續3-6個月,腫瘤可縮減至原體積70%,血流也減少,療程加快,且副作用微乎其微;此外,服用黃體素受體調節劑還有一好處是服用7天後,可改善經期大出血,這項好處無論是肌瘤或是肌腺瘤都可適用。

郭信宏醫師提醒,子宮肌瘤患者應與醫師諮詢治療方式,找到中肯的治療建議。若是適用海扶刀,也可評估是否要配合黃體素受體調節劑治療,以達到較好的療效。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怎麼辦? 開刀並非唯一解

孕婦子宮肌瘤竟20cm 婦科醫師這樣建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現代上班族往往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或依賴行動裝置,成為低頭族,進而引發諸多筋骨痠痛的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傷科主治醫師劉學融表示,有別於西醫多採治療加上服止痛藥,中醫則是以傷科整復手法配合針灸,多半能帶來不錯成效,可以再搭配居家復健,並改善姿勢,對病情能正面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陳小姐於35歲時開始捐血提供慈濟基金會做骨髓配對,11年間2次配對成功,但在3年前卻因血糖過高,在捐髓前的健檢最後關卡被剔除,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指出,許多糖尿病患者,初期並沒有症狀,提醒有親友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應該定期檢查如血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即便是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受了傷也別掉以輕心!曾有一位老漁夫出海捕魚時,右手臂被深海魚刺刺傷,兩個禮拜後傷口紅腫狀況逐漸的往肩膀漫延,開始出現出血性的水泡,之後甚至有全身性的發燒和畏寒的症狀。最後病人在昏迷的情況下送至醫院急救,被診斷出壞死性筋膜炎合併敗血性休克。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一名莊姓婦人右側肩膀疼痛已經持續好幾周,原本以為僅是拉傷,但疼痛未隨時間改善,還進一步影響睡眠,最後連穿脫衣服都出現困難;趕緊就醫診治,才發現是五十肩上身。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啟堯表示,莊女士的症狀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常好發在40~60歲之間,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