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癲前症易誘發生產死亡 7大高風險產婦應接受篩檢

子癲前症易誘發生產死亡 7大高風險產婦應接受篩檢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擔心胎兒發育狀況,許多孕婦害怕高血壓引發子癲前症,國健署資料,2019年28名孕產婦死亡,創下20年來新高,台北長庚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提醒7大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務必在第1孕期時接受篩檢。


洪泰和表示,子癲前症指的是懷孕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同時合併蛋白尿或肺積水、上腹痛、肝腎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嚴重頭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症狀在生產後就會緩解。


對胎兒而言,子癲前症造成羊水減少、寶寶生產遲緩、胎兒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甚至死產。至於子癲前症孕婦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急慢性高血壓,甚至中風的機率也會上升。


洪泰和提醒,7大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務必在11到13周施行第1孕期唐氏症篩檢同時,一起接受子癲前症篩檢。高風險族群分述如下:


1.前1胎曾罹患過子癲前症。
2.這1胎懷孕前就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血液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等)。
3.年齡偏高(超過34歲)。
4.孕前體重過重或肥胖。
5.多胞胎。
6.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輔助懷孕。
7.有子癲前症家族史。


值得一提的是,長庚醫院與亞洲6個地區國家研究卻發現,亞洲,尤其是台灣孕婦的平均體重與產下的胎盤重量低於歐美,而現行的子癲前症風險計算軟體參考數值係以據歐洲孕婦族群為主,以致影響預估精準度。


這項研究係由台北長庚醫院蕭勝文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結合中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11個醫學中心的專家團隊進行研究,於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共收案4萬多名單胞胎懷孕11至13周的產婦。


結果發現,亞洲孕婦與歐洲孕婦族群相比,平均動脈血壓低了4%,胎盤生長因子更是低了11%,這對於台灣目前使用中的子癲前症篩檢預測模型的偵測率造成影響。


臨床顯示,現行子癲前症篩檢預測模型偵測台灣孕婦罹病準確率僅7成,為提升亞洲孕婦子癲前症篩檢偵測率,有必要建立亞洲孕婦專屬資料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老人缺牙無法正常進食影響身心 牙醫師分析解決策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根據衛褔部癌登報告,卵巢癌已超越子宮頸癌,躍升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7名。卵巢癌因無篩檢工具,在台灣,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新竹馬偕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幸治表示,精準治療是癌症治療的趨勢,例如BRCA1、2基因突變的晚期患者,在接受含鉑類化學治療有反應之後,可以申請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職業運動員容易有運動傷害,但其實職業音樂家也會有,只要是長時間、高重複性的固定某些姿勢,都有可能造成傷害。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同時也是土城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的林杏青提到,小提琴家和中提琴家經常有下頜、背、頸、肩膀和手部神經或肌肉骨骼關節疾病,由於長時間坐著或攜帶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出門上妝已成為許多女性的必備功課,尤其是在娛樂圈女明星現身說法下,許多愛漂亮的輕熟女或熟女,連出門倒垃圾都一定會化妝,絕不讓「真面目」曝光,似乎是21世紀美女們極力保護的珍寶。洗臉次數跟清潔無直接關係 洗乾淨是重點到底應該怎麼清潔,才是正確的方法?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不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忍不住三不五時就查看手機訊息嗎?或每天都忙著追蹤親友的IG、FB呢?小心可能一不注意就引起社交焦慮症而不自知!根據2020年8月《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研究指出,若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就屬於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又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