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癲前症易誘發生產死亡 7大高風險產婦應接受篩檢

子癲前症易誘發生產死亡 7大高風險產婦應接受篩檢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擔心胎兒發育狀況,許多孕婦害怕高血壓引發子癲前症,國健署資料,2019年28名孕產婦死亡,創下20年來新高,台北長庚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提醒7大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務必在第1孕期時接受篩檢。


洪泰和表示,子癲前症指的是懷孕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同時合併蛋白尿或肺積水、上腹痛、肝腎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嚴重頭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症狀在生產後就會緩解。


對胎兒而言,子癲前症造成羊水減少、寶寶生產遲緩、胎兒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甚至死產。至於子癲前症孕婦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急慢性高血壓,甚至中風的機率也會上升。


洪泰和提醒,7大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務必在11到13周施行第1孕期唐氏症篩檢同時,一起接受子癲前症篩檢。高風險族群分述如下:


1.前1胎曾罹患過子癲前症。
2.這1胎懷孕前就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血液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等)。
3.年齡偏高(超過34歲)。
4.孕前體重過重或肥胖。
5.多胞胎。
6.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輔助懷孕。
7.有子癲前症家族史。


值得一提的是,長庚醫院與亞洲6個地區國家研究卻發現,亞洲,尤其是台灣孕婦的平均體重與產下的胎盤重量低於歐美,而現行的子癲前症風險計算軟體參考數值係以據歐洲孕婦族群為主,以致影響預估精準度。


這項研究係由台北長庚醫院蕭勝文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結合中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11個醫學中心的專家團隊進行研究,於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共收案4萬多名單胞胎懷孕11至13周的產婦。


結果發現,亞洲孕婦與歐洲孕婦族群相比,平均動脈血壓低了4%,胎盤生長因子更是低了11%,這對於台灣目前使用中的子癲前症篩檢預測模型的偵測率造成影響。


臨床顯示,現行子癲前症篩檢預測模型偵測台灣孕婦罹病準確率僅7成,為提升亞洲孕婦子癲前症篩檢偵測率,有必要建立亞洲孕婦專屬資料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老人缺牙無法正常進食影響身心 牙醫師分析解決策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減重老是失敗通常可歸因於後天養成的習慣!在減重的過程中很多人可以順利的將體重降下來,但有些人一段時間之後卻往往回復到原本體重,甚至創下人生顛峰。何信緯醫師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固有的飲食行為沒有改變!初生嬰兒對食物的反應最為直接,餓了哭、飽了就不吃,不過現在的妳不應該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高齡近80歲的老太太因為牙口不好、無法好好進食,於幾年前女兒帶來植牙,醫師評估牙床骨頭條件不佳,進行左右2側上排約5、6顆牙齒的補骨療程,前後費時1年多才完成。未料,植牙完成不久後確認乳癌復發,女兒相當慶幸媽媽因為植牙後能有好的牙齒幫助進食,得以補足營養維持好的體力,...

閱讀詳情 »

【文/Sherry(新唐人亞太電視台)】9月初,捷克布爾諾大學附設醫院證實,透過人工輔助讓1位在懷孕15周時因中風被宣判腦死的孕婦伊娃能持續孕程,寶寶待在子宮中依靠生命維持系統繼續成長,存活117天,在醫療團隊協力合作下,最後透過剖腹產順利產下健康女嬰。   麻醉科主任伊維塔表示,團隊必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午睡可以補充體力,讓下午的精神更加飽滿。現在還有研究發現,每周1次或2次於白天小睡,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心臟衰竭等,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內科NadineHäusler博士表示,這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