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期不好睡? 檢視睡姿,醫師告訴你問題在哪?

孕期不好睡? 檢視睡姿,醫師告訴你問題在哪?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自從懷孕以後,「昨天睡得好嗎?」成為不少準媽咪彼此問候的第一句話。許多人肚子變大後常會因為水腫、頻尿、骨盆疼痛或腰痠背痛而夜不成眠,如何才能在孕期舒服地睡一覺?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骨科物理治療師李肇中表示,無論懷孕與否,想要「睡得好」,重點在讓肌肉徹底放鬆。大家都以為睡著後肌肉就會自動放鬆,其實身體在淺眠期和做夢期通常會十分緊繃,除非不時變換姿勢,否則無法真正放鬆。

健康成人 一晚至少翻身2~3次

一般來說,只要床鋪不會太窄太軟、床上沒有過多異物、睡覺沒有靠著牆壁,人在睡眠過程中會自動翻身,不會持續維持在同一個姿勢。健康成人一個晚上至少會翻身2~3次,平均每兩小時就會翻身一次。李肇中表示,順利翻身的前提在於「身體可以被轉動」,這取決於床鋪是否夠寬,一張夠寬的床必須可以讓人往左右兩側伸直雙手,指尖不超過床緣,這樣的寬度大約是150公分,床的寬度如果小於150公分,就會對翻身造成阻礙。

趴睡

趴睡會讓頸椎旋轉90度,使頸椎關節被壓迫到極致,並讓周遭肌肉處於極度緊繃的狀態,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痠痛,甚至讓肩頸退化長出骨刺。不僅如此,趴睡會壓迫心臟、肺臟和腹部臟器,引發高血壓的問題;如果有支氣管炎、鼻竇炎、鼻中膈彎曲/狹窄、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趴睡會讓這些問題更嚴重;也因為趴睡無法翻身,用這種姿勢入睡無法讓人進入深眠狀態,獲得真正的休息。

半坐臥

在辦公室午休、搭乘長途飛機免不了要用半坐臥的方式睡覺,但半坐臥無法讓人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全身肌肉痠痛不適。

平躺雙手高舉過頭

手臂向上舉會讓肩胛骨的骨頭肩峰相互撞擊造成旋轉肌腱夾擠,引發「肩峰下夾擠症候群(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在肩膀上舉(舉手、抬手)、內轉(稍息動作)、水平內收(用手摸另一邊肩膀)、運動(揮臂動作,比如打桌球、打網球、打壁球)時產生疼痛感,久而久之甚至會因為激痛點轉移導致手臂、手腕也產生疼痛。要避免這種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平躺改為側臥,防止雙手做出高舉過頭的動作。

長期同一邊側臥

當身體單側受到長期壓迫,有可能造成臂神經叢受損、肋骨痠痛、五十肩、胸椎側彎、脊椎側彎、髖關節外側疼痛(被壓迫的那一側)或血栓等問題。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2019年9月號)

【延伸閱讀】

兒童腸病毒、流感out 醫師這樣用抗病菌產品

免疫治療擊退皮膚癌復發噩夢 近九旬嬤符資格沒在怕

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會後詢問記者,「你們覺得郭婞淳會不會拿金牌」,陳時中強調,社會因疫情氣氛低靡,在奧運賽事帶動下不論有沒有獎牌,都給予國際社會一支強心針。 會結束陳時中提問郭婞淳會不會奪金,記者詢問民眾都在家中看奧運,對防疫在家有沒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政府管制措施逐步放寬,然而社區存有零星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染疫風險。且可預見新冠肺炎將流感化,為了與其共存,除了主動施打疫苗外,積極治療C型肝炎也很重要。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教授指出,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年輕時皮膚好像沒什麼大問題,為什麼過了40歲開始卻常常濕疹?這是讓很多人感到疑惑的問題。皮膚濕疹範疇廣 多數小時候就得過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其實濕疹的範疇很廣,只要是皮膚發炎、搔癢,都屬濕疹的範疇,多半從小就有得過濕疹,並沒有年輕時沒問題,到某個年齡才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許多媽媽想增加寶寶免疫力,繼續母乳哺育也是關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建議各國政府單位應持續鼓勵那些懷疑或確診的母親開始或繼續母乳哺育,且勸告母乳哺育的好處遠大於傳染病傳播的潛在風險;國民健康署解釋,母乳含有多種抗體及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