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子「黏」著螢幕時間長! 研究曝父母的壓力竟是原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孩子「黏」著螢幕的時間長,背後居然是父母害的?董氏基金會今(20)日引用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提醒家長,該項研究發現,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兒童使用螢幕的時間已經飆到建議值(每天2小時為限)的3倍;且研究人員指出,父母壓力越大,孩子花在螢幕上的時間就越多。

這一篇發表於2021年10月《情感疾患報告期刊》的研究,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人員進行,針對104名、6至12歲孩子的父母為對象,其中有73名父母完成網路調查與一份評估其壓力水平和參與孩子活動的問卷,以了解新冠病毒大流行前與大流行期間孩子們使用螢幕的時間(包含看電視、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或打電玩)和日常活動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在病毒大流行學校關閉期間,兒童每天平均花在螢幕上的時間將近6小時;研究中有些孩子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甚至高達13小時。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整體來說,兒童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較疫情發生前平均增加3.2小時;家長的壓力水平呈現中度到高度;且相較於壓力為低、中等水平的父母,高水平的父母壓力與兒童使用螢幕時間增加有顯著相關。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疫情期間,當實體互動被剝奪、在家時間拉長,孩子使用網路(螢幕)時間增加是可以預期的,台灣臨床上也出現相同現象,本來父母可以控制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但疫情後許多事情都轉向數位化,像是課業學習、同儕聊天、朋友互動等,自然螢幕使用時間就會增加。

吳佑佑建議父母從培養孩子興趣著手,增加他們可從事的休閒活動,例如跳舞、打球、閱讀、畫畫等,來幫助孩子減少螢幕使用時間,避免因限制幾分鐘關掉電腦電視、沒收手機或平板的方式,反而與孩子產生摩擦。尤其,6到12歲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找樂子,特別需要被陪伴,若父母處於壓力狀態下,很難幫孩子做完善的安排,父母不用因為孩子使用螢幕時間增加而感到自責,建議除了陪伴孩子讀書,可盡量抽時間與孩子互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能讓自己稍微喘口氣、紓緩壓力。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研究結果「父母的壓力會影響孩子螢幕使用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兒童比起青少年更需要父母的引領,相對的父母在這個時期為孩子所做的安排也會比較有成效。

葉雅馨提醒,家長可透過三步驟避免自己與孩子因螢幕使用而影響身心健康,首先「覺察」自己的壓力現況:釐清自己的壓力源,例如工作問題、經濟問題等,並擬定改善方法,如無法改善就調整自己去適應接受;其次「創造」親子一起做的事情:以正向的態度看待疫情帶來的好處,像是增加親子共處時間,將壓力轉為助力,例如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助手與同伴,共同分攤家務、一起做飯、一起運動;最後「規劃」螢幕使用時間可做的身體活動,若因疫情很難限縮螢幕的使用,仍可以避免使用過程中的久坐,像是看新聞節目時邀孩子一起站著甩手、抬腿、深蹲,有規則、計畫性地去執行,有助於紓緩壓力維持健康的身心。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低溫來襲「雙腳腫脹」恐要命! 4類人出現症狀得早就醫

疫情後全民瘋健身 運動前後怎補蛋白質?懶人吃法一次搞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疫苗成為救火最大關鍵,面對眾多地方政府、企業跟民間、宗教團體表達有管道買到疫苗、可以捐疫苗等聲浪,指揮中心日前搬出「藥事法第48條之2的緊急授權」要求必須由政府出面簽約才行,在遭到質疑曲解法令之後,陳時中今(31)日鬆口,稱政府是服務幫忙簽約,「如果一...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一名國二的學生,原本兩眼近視約150度,近來眼睛痠麻腫痛,視力模糊,甚至無法對焦,家長非常憂心,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 經過檢查,陳瑩山發現學生近視竟然暴增至350度,假性近視高達200度,詢問之下,家長表示,學生近來因為疫情改成在家線上教學,整天...

閱讀詳情 »

經歷了性別重置手術,一圓「女人夢」的網紅小A辣,日前在個人社群平台上與粉絲分享植髮心得。愛美的他大方透露,因為天生髮際線較為陽剛,加上「M型」髮線的問題,為了增添女人味選擇到MyHair生髮植鬍診所來進行髮際線植髮手術,術後一年的他坦言相當滿意現在的成果,臉書照片更新也引發網友驚呼「真的好值得!」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3周,本土疫情已飆破7千例、死亡人數累計破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2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4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73例,總計35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資料,從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