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不參加夏令營? 治好「尿床」挽回自信

孩子不參加夏令營? 治好「尿床」挽回自信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夏天快到了,各式各樣夏令宿營吸引學童參加,有些學童怕外宿時會尿床,被同儕發現,而不願參加,甚至連通知單都不敢帶回家。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楊緒棣理事長指出,約有5-10%學齡兒童受尿床困擾,男生的比例更是比女生高出1.5至2倍。

尿床身心影響大! 「623」口訣挽回尿床兒自信

小孩尿床非同小可,可能影響同儕社交、心理狀態,因為尿床導致孩童長時間沒自信,更可能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不少家長也因為尿床難整理,帶來不少困擾。

尿床又稱夜間遺尿症,每100位5歲兒童中有15到20位會尿床,多數家長以為小朋友尿床,長大就會好了,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趁著2019年世界尿床日呼籲「623」口訣,超過6歲的兒童,如果持續每月兩次夜間尿床,連三個月以上,應儘早到兒童泌尿科或兒童腎臟科就醫,積極接受完整治療,可達9成治愈率。

夜間尿床症狀 醫師揭3大主因

楊緒棣理事長說,臨床夜間尿床主因可分三大類:「夜間多尿症」因為睡眠時大腦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尿產生量過多;「膀胱過度活動」導致尿急、頻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則是夜間漲尿時,大腦感覺不到尿意,脊髓反射中樞自行決定排尿而尿床。

夜間多尿 先改善過度飲水習慣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泌尿科王大民主任指出,以「夜間多尿症」為例,會先採取行為治療,改善孩童夜間過度飲水習慣;或採用鬧鈴治療,在身上配戴特殊裝置,偵測到尿液滴出就會以鬧鈴喚醒孩童。雖然成效佳、復發率低,但往往間接影響家人夜間睡眠。

口服抗利尿激素 減少夜尿產生

根據國際臨床指引及專家共識建議,上述方法都難改善尿床症狀時,就會採用第一線推薦治療藥物,讓孩童睡前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類藥物,藉由抗利尿激素減少夜間尿液製造,降低尿床的發生機會。

楊理事長及王主任呼籲家長,尿床不是小孩的錯,別過度斥責孩子,若家中小孩有尿床困擾,應該積極就醫,找出病因根治尿床,避免對孩童的造成心理影響。

【延伸閱讀】:寶寶健康成長 名中醫家傳50年育兒秘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一波寒流來襲,導致全台有數十人因此猝死,到底猝死是否有徵兆,或是該如何防範呢?其實,很多疾病都是「病從口入」!營養師即強調,尤其是血壓高、血糖高及血脂高的三高病人,想要防猝死,就應該吃「得舒飲食」,在寒冬來臨時,做好保暖,才能避免不幸發生。暖暖的冬陽高高掛,但是早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剛新婚就病發,只能靠另一半背著走,家事不能做,連切菜都成問題!」30年類風溼性關節炎資深病友徐小姐的經歷,是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有過的。針對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醫師多半會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來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新型注射方式的隱藏式針頭不僅可降低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44歲男性,兩年多來,常因全身無力跌倒在地,多次被送醫急救,卻仍查不出原因,以為得了絕症放棄治療,直到近來進一步接受檢查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內分泌嚴重失調所導致,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合併低血鉀陣發性麻痺。這名患者轉送至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治療後,已逐漸恢復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攝護腺癌是美國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20萬的新診斷病例,死亡數卻只有發生率第二名──肺癌的五分之一不到;反觀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是國人第七大癌症死因,顯見民眾對攝護腺癌的治療認知仍有待加強。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林裕為表示,攝護腺癌發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