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不吃菜怎辦? 在餐桌上教飲食教育

孩子不吃菜怎辦? 在餐桌上教飲食教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每到用餐時間,餐桌上總會掀起一場家庭紛爭,為什麼孩子要把青菜挑掉?為幫助孩童在飲食中培養美學、營養知識、親子與同儕互動,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發起「營養5餐」計畫,邀請4位講師,分享父母與孩子間的餐桌問題。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表示,「餐桌是飲食文化的縮影,飲食文化是教育的成果,營養午餐不只是餵飽孩子,還可以從中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

孩子不吃菜? 用美味讓孩子吃光光

苦瓜、青椒、紅蘿蔔、南瓜、菠菜,孩子為什麼不愛?灃食營養5餐美味主廚林奕成表示,這些食材因為含有部分生物鹼,味道苦澀,因此對於味蕾敏銳的孩子來說較難接受。若要隱藏其中的鹼味,可以運用調味的方式,比如南瓜可以加入少量的鹽、油脂來增味,提升本身的香甜氣息。

藉由烹調技術,不只能完整呈現食物的味道,還能讓小孩對餐點產生期待。林奕成分享魚料裡小撇步時指出,「如果家中使用鐵鍋煎魚,經過三次的熱油潤鍋動作,能讓鍋子的毛細孔打開,油脂填充其中就不容易讓煎魚時有沾鍋現象!」此外,複合式的組合方法更能將食材的味道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還可以縮短烹調時間,保留食物的美味。

用童語溝通飲食 助孩童高又壯

為幫助家長與小孩溝通,營養學專家吳映蓉則建議,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她舉例,如果要告誡肥胖,可以用一胖一瘦的台灣黑熊作對比,如果黑熊太胖,胸前帥帥的白色V字就看不見了。利用孩子熟悉的事物來比擬,更能讓他們了解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至於孩子長高的關鍵,除了鈣質、也需要維生素K和蛋白質。此外,若孩子攝取過多精製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且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在睡覺時、運動後以及肚子微餓的時候,建議父母白天讓孩子攝取均衡的飲食、減少甜食,加上充足睡覺。

培養美學、創造力 從改變生活開始   

如何從飲食中培養孩子美學與創造力?灃食營養5餐美學設計師王艾莉分析,現行校園用餐環境是孩子看著同學的背吃飯,也規定限時吃完,無形中剝奪同學間互動的機會,讓用餐變得無趣,自然也降低他們對食物的興趣。

透過灃食的營養5餐計畫,王艾莉設計師提出6人一組的吃飯方式,且有適當的空間擺放私人物品,讓孩童能邊培養人際關係邊分享食物。用餐環境設計上,也以簡潔白色牆面及可隨菜單改變的黑板板書,讓孩子跳脫框架,喜歡用餐。

知名親職飲食作家番紅花分享,現在家長大多過於保護孩子的安危,過以學業為重,因此不敢、也不想讓孩子進廚房,減少小朋友對食物的認識及珍惜的機會,這樣怎麼會好好吃飯呢?她認為,飲食教育應從家庭中做起,讓孩子走進廚房、市場和食物的產地,才能讓孩子有更多學習與營造出和樂的親子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9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來適逢大暑、天氣炎熱,午後雷陣雨頻發,上週苗栗一名男子冒雷雨在河堤慢跑被雷擊中的新聞轟動全台,緊急送醫搶救後雖一度恢復生命徵象,最後仍是傷重不治。在此事件之前,不少民眾對於雷擊傷感到陌生,也不清楚該如何現場急救處理,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簡立建醫師表示,面對雷擊傷者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看到奧運健兒在場上的表現,真心以他們為榮,比賽時可以鎮定、自信、專業展現苦練多年的成果,真的很不簡單。上場競賽時,為了追求最佳表現,需要強化的「心理技能」包括,成績落後時保持鎮定,不管什麼狀況下都對自己有信心,面對壓力時,懂得運用有效的方法,釋放身心壓力。遇到瓶頸或挫折,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防疫等記降至2級約1周,今(2)日台北市與新北共同決定8月3日開放飲食內用,先觀察2周再確認是否再放寬;同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雖然國內疫情穩定,但8月9日後疫情警戒不會有太大改變。 中央流行疫情疫情指揮中心公布,8月2日增加14例新冠確診個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7月31日至8月1日全國新冠疫苗接種約15.9萬人次,累計全國施打約827萬人次,人口涵蓋率約33.56%;另一方面,指揮中心公布1名37歲男性,接種莫德納後6日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7月31日至8月1日通報4例接種莫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