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被霸凌!研究證實「1方式」 助減悲傷、降自殺風險

孩子被霸凌!研究證實「1方式」 助減悲傷 降自殺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通報在2020年超過一萬人次,而受到霸凌影響的比例逐步上升。根據2022年1月發表於《學校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遭受網路霸凌(透過數位訊息或社群媒體)的青少年,從事更多的運動以及接受社會的支持,能幫助他們降低心理健康風險。

運動中提升自我價值 從設定目標開始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運動」基本上可視為「紓壓」,因為運動過程中分泌的多巴胺等激素,會讓人產生愉悅的感受,因此運動也被稱為憂鬱解藥,不過,也應特別留意遭受霸凌的青少年,避免在團體運動中遭遇到另一種可能的霸凌。

若想幫助青少年從運動中提升自我價值,可從建立基本運動能力著手,設定簡單的「自我挑戰目標」,如:快走三圈操場、完成三公里跑步,或是一分鐘完成20次仰臥起坐等,運動目標若設定太高無法達成、或勉強完成後,恐削弱未來的運動動機。

遭網路霸凌青少年不敢說 恐增藥物濫用、自殺風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經歷網路霸凌的青少年可能會因為覺得丟臉、怕被責罵,或是擔心父母限制自己使用手機、上網而不敢開口求助,而陷入低自尊、焦慮、憂鬱等情緒,提高了藥物濫用及自殺的風險,建議父母除了與孩子建立與保持良好的溝通互動外,要能「覺察」、「接受」與「陪伴」:當孩子遭受網路霸凌,能及時覺察給予適時的協助支援;接受孩子的情緒狀況,不急著生氣、責罵或下指令;陪伴孩子面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和自己站在一起,建立對父母的信任感。

孩子陷負面思考 父母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出現低自尊、憂鬱、失去自我價值等負面思考及言語,戴怡君說,師長和父母陪伴他們的過程中,可向孩子提醒強調「二不一要」幫助孩子跳脫負向情緒,第一「不要責怪自己」,告訴孩子這不是自己的錯,無論霸凌者說什麼或做什麼,都不該對自己感到羞恥,再者「不要沉溺負面情境」,應該要聚焦當下的感覺與生活,嘗試轉移注意力,相信自己的獨特,提醒自己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

【延伸閱讀】

兒少面臨網路霸凌 調查:僅2成願意求助師長

如何助孩子正確使用數位工具? 父母從學習察覺開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為推動生技新藥並鼓勵創新創業,中央研究院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日前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利藥品商品化與技術產業化開發與推廣。雙方共同表示,此次結合彼此在基礎科學研究與醫藥科技上的優勢,盼能讓中研院的研發成果鏈結生技產業,加速臺灣生物科技的發展。整合產官學研 化研為用中研...

閱讀詳情 »

俗話說,能「吃」就是福!但是,老人經常會出現喝水容易嗆到、食物咀嚼不爛影響消化等是吞嚥障礙困擾。能夠吃得飽、吃得好,必須仰賴良好的咀嚼與吞嚥功能。一旦因為疾病或老化等因素造成咀嚼困難或吞嚥障礙時,嚴重者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等重大疾病,將對長輩的生活品質與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 根據近年的研究文獻指出,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此次摘下跆拳道品勢項目銅牌的陳靖選手,是在去年世大運中原本該登上跆拳道品勢的選手,但卻在一次練習挑戰高難度的新動作時,不慎傷了左腳大腿,當場疼痛難耐,經送醫檢查後發現是左股骨骨折。陳靖回想起受傷的情況說,當時腦中閃過的便是慘了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今年台北世大運沒了,明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9歲老翁,近來發現看東西常常看到黑影,就連看樓梯時,也絕得扭曲變形,日前更因不小心在浴室跌倒,驚見白牆上出現30公分大黑洞,一度造成驚嚇,所幸經兒女帶至醫院檢查後,發現右眼視力僅剩0.3,確診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所導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已成老年人失明主因經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