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童視力怎麼救? 專家:從控制3C使用做起

  全球即將面臨新一波5G超高速行動網路衝擊,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來說,除了電腦、電視,就連觸控式智慧型手機跟平板都已經與生活密不可分。但過度使用容易造成視力損害,「何時能讓孩子接觸3C產品」已成為家長的一大難題。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除了嬰幼兒不該接觸3C產品,就連青少年都應設定3C產品的使用界線,才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新世代父母該如何拿捏孩子接觸科技產品?過早接觸怕造成小朋友近視、認知與社交技巧降低或接收不良的價值觀,更甚者過度沉迷影響課業與健康;但若一味禁止,又擔心孩子無法透過現代科技幫助學習,未來將不易在這個高度科技化的社會生存。對此,2016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匯集各方專家意見,提出了兒童、青少年該如何使用3C電子媒體的建議。

  首先是1.5歲以下嬰幼兒,由於眼球及腦部還未發育成熟,應避免使用3C產品。中壢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張鈞凱指出,幼兒2歲前是手眼發展的年齡,包括認知、語言、運動與社交情緒技巧,都無法藉由單方面接觸電子媒體學習,必須在1.5歲之後才能開始,同時大人要篩選優質節目並陪同觀看,從旁以幼兒能理解的方式,重新解說節目內容,幫助幼兒吸收。

  至於2至5歲兒童,建議每天接觸電子媒體的上限為1小時,長輩仍須陪同觀看並教導。研究顯示,幼兒使用電子媒體時間過長易造成肥胖、睡眠減少,影響認知、語言、社交與情緒控制。張鈞凱醫師表示,有些父母或照顧者常使用手機、平板當作安撫小朋友情緒的工具,雖然短期有效,但長期下來反而會妨礙幼兒學習情緒調節與自我控制的機會。

  而6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建議每日以不超過2小時為宜,此外還需限定使用的時間、地點與內容,讓孩子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取得平衡,不可壓縮到學習、吃飯、運動與睡眠的時間。尤其睡前1小時切勿使用,以免螢幕藍光影響體內褪黑激素分泌,干擾睡眠品質。

  專家建議在家中設置「3C禁區」,全家約法三章,在這個區域中禁止使用任何3C產品,最重要的是大人必須以身作則,在小孩面前克制自己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的頻率,同時一定要跟其他照顧者,如祖父母等事先溝通好,全家共同遵守一致的電子媒體使用標準,才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張鈞凱醫師認為,家長是小孩最好的榜樣,需要扛起擔任3C媒體領航人的責任,除了教導孩子使用網路該具備的禮節與隱私、個資等自我保護之外,適時地放下手機或電視遙控器,好好陪伴孩子運動、玩遊戲,聊聊學校發生的各種趣事。這樣不但能減少孩子因接觸3C產品引發近視的機率,也可促進小朋友身心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相關推薦

【記者 葉倩如/新北 報導】 指揮中心的居家檢疫規定「孕婦懷孕第29周(含)以上或其他經醫師評估懷孕期間需有人陪伴照顧,彈性准予居家檢疫期間同住,不受1人1室或至多1名照顧者之限制」,後來此規定修改為「經醫師評估懷孕期間,需有人照顧之生活無法自理者」規定變嚴格,孕婦居家檢疫需醫師開立證明。 孕產婦...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185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新增98例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記者會上公布最新統計資料,新北累計5714例確診個案,新增確診個案中,中和、土城區新增15例,板橋區新增14例,新莊區也有11例。侯友宜表...

閱讀詳情 »

北市府12日表示,13日上午8時起至14日下午5時,台北市開放網路預約AZ疫苗接種。有里長反映系統當機相關問題,不過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不期待系統第一次上線就完美,下一次會改進。前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今天貼出高雄的疫苗接種通知書,認為北市府應該要加油。台灣基進新聞部主任張博洋上午也轉貼該篇貼文,並在文中...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仍然嚴峻,各縣市疫苗陸續開打,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主任翁紹恩,由於昨(13)日一早有大型疫苗施打活動,12日就開始為了疫苗奔波,沒想到卻接到電話通知「今天不配送」,直到衝去為衛生局後,才發現「現場到處都沒人力了」,並親自將疫苗運回院區。他今日受訪回應,運送過程「全程符合規範」,保障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