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孩童誤食多發生在家中 哈姆立克法救命

  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小於6歲的孩童,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數據結果也發現,最常發生中毒意外的地方並不是在戶外,而是在家中。

  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兒童的誤食,包括藥物(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維他命藥片、兒童藥水)、細小物品(玩具零件、鈕扣、電池、紅豆、綠豆、花生、迴紋針、硬幣)、清潔劑、殺蟲劑,甚至是有毒植物與端午節包粽子的強鹼水等。

  奇美醫學中心就曾收治1名4歲陳小妹妹,晚餐後在家玩耍時,發現櫥櫃夾縫中有10元硬幣,覺得好玩放進嘴巴,結果一不小心吞進肚子裡,媽媽急忙將孩子送急診,安排腹部X光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妹是誤食危險性較高的鈕扣型電池,於是緊急聯絡小兒腸胃科醫師,利用消化道內視鏡將電池取出。

  因幼童的好奇心旺盛加上活動量大,經常會隨意抓取手邊的小型物品含在口中,在嬉戲、哭鬧時很容易嗆入氣管,若物品體積略大者會阻塞氣管,導致立即窒息;小型異物則會深入肺部導致肺炎、肺氣腫或肺塌陷。

  如果發現孩子突然間劇烈咳嗽、喘鳴、呼吸困難或無法講話,且手在頸部亂抓,臉部脹紅、嘴唇發黑,可以利用拍背壓胸或哈姆立克法嘗試將異物藉由肺部氣流噴出;若可以發出聲音但呼吸時有咻咻聲,應該是異物未完全阻塞或位於下呼吸道,應儘速就醫取出。

  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分析超過2萬名6歲以下兒童中毒案例,以藥物(36%)、物質材料(20%)、環境用藥(11%)、美容化妝用品及個人清潔用品(8%)、家庭清潔用品(8%)等占較高比率。而每年農曆春節前後更是幼童誤食藥品事故的高峰期。

  若誤食球形硬物容易造成呼吸道或消化道阻塞;魚刺、雞骨碎片、髮夾、別針等碎片則會形成穿刺性傷害;而不慎吞入電池,當電池電極與消化道溼潤的黏膜接觸,會產生電流放電,對體液產生電解作用,靠近電池負極附近的pH值會呈現鹼性變化,導致急性黏膜損傷,甚至穿孔,危及生命。此外,過燙的飲品也容易造成消化道黏膜燙傷。

  當兒童誤食異物送醫時,記得提供醫護人員以下訊息:(一)可能誤食什麼東西?(二)大概誤食的量?(三)誤食到就醫大約經過的時間?(四)發現誤食當下孩子的情況如何?(有無異物呼吸道梗塞的情況或突然間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喘鳴等。)

  不論誤食的東西是什麼,盡量將殘餘的部分或可能誤食的藥物包裝提供給醫護人員參考,玩具殘餘可以幫助醫師判斷異物是否能在X光片中顯影,藥物包裝與說明書則可提供正確藥名,幫助醫師判斷處理中毒的方法。

相關推薦

打嗝是很常見的反應,雖然短暫就會緩解,但還是難免感到困擾,到底為什麼會打嗝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一般性的打嗝最常因胃脹所引起,但是情緒、壓力或過度興奮也可能出現打嗝反應,若能於48小時內自行緩解,即可無須過度擔憂。  一般短暫性打嗝的常見原因包括: 1. 飲食問題:如吃太飽、飲用含糖飲料、過量...

閱讀詳情 »

夏日來臨,減重、減脂又再度成為民眾關注的重點之一,怎麼吃才能有效減脂?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表示,生酮飲食被視為具有良好減脂效果的飲食方式之一;然而,力行生酮飲食須搭配嚴格的飲食控制,並建議由營養師或醫師監控個人身體狀況,以利維持健康。  生酮飲食 (Ketogenic diet) 過去是用以治療癲癇、癌...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跑步是日常生活中成本較低的鍛煉方式,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跑步運動。跑步還可以降低心臟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可以說是很好的運動項目。但是,和其他運動相比,比如走步、騎車或游泳,跑步的好處真的更加突出嗎? 根據對醫學期刊《心血管病進展》(Progress in...

閱讀詳情 »

懷胎十月,到臨盆前若是能自然產當然最好,但若遇上高危險妊娠、胎位不正、甚至是多胞胎等狀況時,剖腹產對媽媽來說可能則是相對安全的生產方式。長榮宥宥婦產科施俊宇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剖腹產,建議準媽媽們亦可向主治醫師諮詢採用「腹膜外剖腹產」的可行性,不僅手術傷口較小、亦能減少腸阻塞與沾黏問題,以降低因生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