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一定要動手術嗎?

  隨著時間推進人體的老化,膝關節軟骨也逐漸退化磨損,許多中老年人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的長者,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雖然並不會馬上致命,但疼痛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翁佩韋主任指出,臨床上1位74歲的葉女士,右膝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磨損嚴重,平日行走時膝蓋時而痠痛無力,只能服用止痛藥勉強止痛,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門診建議,葉女士接受最新式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對退化磨損的關節進行修復改造。葉女士說,術後第2天可下床行走,且開始輕鬆自我復健運動,恢復的速度比預期的快。

  目前膝關節炎治療方式可分為2種,保守治療以藥物為主,物理治療為輔;手術治療方面,最為人熟知是人工關節置換,分為「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手臂輔助導航之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2者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是否留下健康的軟骨與韌帶。翁佩韋主任指出,傳統手術需切除大範圍的關節面,傷口大且復原慢,若以最新手術方式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之新式科技,可保留未受損的十字韌帶及神經。

  葉女士說道,年輕時因右膝關節曾經受過傷,加上工作關係需久站,疼痛感與日俱增,長期下來影響日常生活,她求助過各種治療方法,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直到去年連睡眠品質都大受影響,才發現磨損及退化情形嚴重,所幸在醫師建議下以手術改善,終於不用吃止痛藥。

  倘若膝關節退化的程度較為嚴重,且保守治療效果不彰,只能選擇手術治療時,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個人的處置方式。翁醫師強調,透過適當的運動,擁有強健的肌力、穩固的韌帶,避免過勞或錯誤觀念導致關節軟骨磨損及重大創傷,才是真正的護膝不二法則。

你可能也想知道......

40歲以後 退化性關節炎會找上我嗎?

相關推薦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目前往來綠島客輪均已先後停航。綠島鄉長謝賢裕今天向中央喊話,希望盡快讓全島民眾快篩,並禁止遊客入島。綠島鄉長謝賢裕上午表示,綠島鄉鄉民代表會5月18日有提案,雖然3級不能封島,但鄉民代表希望禁止遊客進入。他說,人民有遷徙自由,「希望中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病例狂增,連衛生福利部也淪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又證實,食藥署又出現第2名確診者。食藥署則指出,新增確診的30多歲男性員工是自行就醫篩檢確診,業務性質並無直接接觸洽公民眾,也沒有萬華地區的活動史,不過該名員工的媽媽及阿嬤也確診,疑似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再新增281例本土個案及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1例,總計542例,且再添6例死亡。疫情變化之快,連最後的淨土台東縣也失守,台灣全島都有病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點名雙北目前還有310名確診者失聯,數字太高,下令要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陳儀潔 李文成 程子奕/台北報導 確診又爆6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28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1例,總計544例。值得注意的是,確診個案中又新增6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