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宅在家吃調理包 學會3招吃得營養又安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宅在家吃調理包 學會3招吃得營養又安心

防疫在家吃,快變不出菜色了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民眾為減少感染風險,從三餐外食,改成自行烹煮,但備料、烹煮過程費時,為了解決民眾的困擾,國健署教你如何運用市售食品,快速煮出一頓兼顧營養、健康的餐點。 

每餐攝取6大類食物營養
民眾常會購買冷凍水餃、調理包、泡麵及罐頭食品放在家裡,國健署提醒依照「我的餐盤6口訣」,運用自己的掌心、拳頭掌握份量,再搭配以下小撇步,在家也能輕鬆健康吃一餐。

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公布「我的餐盤」圖像,將每日應攝取的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以圖像呈現,並設計6句簡易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讓民眾利用拳頭、掌心即可了解每餐六大類食物要攝取的份量。

1.均衡搭配
市售即食食品成分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果、奶類等營養,食用時要搭配新鮮蔬果,不方便出門時可利用如冷凍蔬菜、紅蘿蔔、白蘿蔔、洋蔥、乾香菇、乾海帶、鳳梨、蘋果等當季或保存期較長的蔬果,或以起司片代替奶類、無糖優格加堅果種子當飯後甜點,才能餐餐均衡營養。 

2.聰明選購
購買時檢視「營養成分標示」,選擇油(脂肪)、鹽(鈉)、糖等成分含量低的食品,並以多樣原態(原型)食物如糙米、南瓜、深綠色蔬果等優先,適時用黃豆、毛豆、豆腐及海鮮類取代肉類,減少飽和脂肪並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攝取。

3.健康烹調
烹調時多利用清蒸、水煮、滷及涼拌,減少油炸、糖醋及勾芡等方式,煮泡麵或調理食品時,將所附的油包和調味包減半、油炸麵在煮前先用熱水燙過,簡易去油,吃起來更健康無負擔。

食材依食用量先分裝再儲存
食材可依每次食用量先分裝再儲存,每次取出需要量即可;調理前後和飯前要用肥皂清洗雙手;切勿烹煮過多,如有剩菜請分裝密封,放入冷藏或冷凍,避免細菌滋生,並盡快食用完畢。防疫期間在家吃,也要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做得好,津貼卻領得更少?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代表今(28)日赴指揮中心所在的疾管署前陳情,抱怨醫師每人1萬及護理師每班1萬的防疫津貼,到了醫院卻變成多名醫護共同照顧才能共分1萬,比SARS期間更少。衛福部則回應...

閱讀詳情 »

過敏性中耳炎不治療 恐引起傳導性聽障和耳鳴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大部分民眾都知道要減少外出、尤其要避免出入醫院,以減少感染風險。然而,嬰幼兒幾乎每個月都有常規疫苗要接種,該如何處理才好?晚點再打疫苗可行嗎?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疫苗超過接種時程仍可補打,但疫苗接種關乎提升寶寶對抗病菌的能力,因此仍建議家長讓寶寶按時接種疫苗較...

閱讀詳情 »

▲(照/衛福部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再跨出國際一大步!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27)日晚間與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舉行雙邊電話會議,會中美方不但讚許台灣抗疫的成就,也感謝台灣捐贈口罩,雙方並就防疫策略深入交流,也交換彼此對於全球衛生安全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