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宅在家血糖易失控! 醫:每坐30分鐘一定要做這件事幫助胰島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宅在家,糖尿病患得注意,飲食控制還不夠,不增加運動量,血糖容易失控!門診就有一名50多歲男性,罹患糖尿病約6年多,之前1年間血糖都控制在目標值,沒想到疫情升溫之後,原本空腹血糖80到130 mg/dl、糖化血色素為5到7%的他,最近一次驗血卻發現空腹血糖值一口氣升到170mg/dl,糖化血色素7.5%,醫囑最好每坐著30分鐘就起身站立、伸展5分鐘。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仔細問診才揪出,原來男子自律防疫,待在家裡的時間增多,外出活動、運動的時間大幅減少,更重要的是,認為蔬菜保存期限短每次採買僅少量,餐食中蔬菜大幅減少,澱粉類肉類增加許多,且除了三餐,還因為焦慮、無聊常吃零食。

何一成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人生活習慣被迫大幅的改變,減少外出,待在家中時間變長,但對於糖尿病患者,長時間在家,想控制好血糖,飲食控制外還要增加運動量。

在家中,想要增加活動量,醫師建議,可多做家事多活動,像是澆花、烹飪、打掃等;或是簡單的居家運動,善用健身APP、影片在家運動,事先寫下能在家做的活動及運動,輪流執行。

能動不要站,能站不要坐,能坐不要躺!何一成說,站著時為了要保持身體姿勢,肌肉活動也比坐或躺著時多,最好每坐著30分鐘就起身站立、走動或做體操伸展5分鐘,只要提高每天的肌肉活動量,可增加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改善血糖的新陳代謝。

何一成提醒,飲食則要維持均衡三餐,澱粉類每餐不超過1個普通飯碗的量,適量肉類,葉菜類半碗所含的纖維素可減緩糖份的吸收。水果含有糖分也含維生素C等營養素,每日應適量攝取,包括蕃茄、芭樂、橘子等,一天可以吃3次,份量每次不超過一顆橘子的大小。避免多量少餐,少餐容易因飢餓導致一次攝取大量食物,易引起餐後血糖飆高。

食慾主要受到瘦素和飢餓素影響,何一成強調,當睡眠充足時,瘦素分泌量就會足夠,能抑制食慾,比較不會忍不住多吃;睡眠狀況不佳,瘦素失調,壓力性荷爾蒙增多,易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白天容易累、不想動、食慾上升,因此每天睡眠也應有7到8小時較佳。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買千萬劑「只來130萬劑」 AZ發聲明:數周、數月內將交付更多

疫苗涵蓋率衝上18%了! 新增一9旬翁打完莫德納6天死亡通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做得好,津貼卻領得更少?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代表今(28)日赴指揮中心所在的疾管署前陳情,抱怨醫師每人1萬及護理師每班1萬的防疫津貼,到了醫院卻變成多名醫護共同照顧才能共分1萬,比SARS期間更少。衛福部則回應...

閱讀詳情 »

過敏性中耳炎不治療 恐引起傳導性聽障和耳鳴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大部分民眾都知道要減少外出、尤其要避免出入醫院,以減少感染風險。然而,嬰幼兒幾乎每個月都有常規疫苗要接種,該如何處理才好?晚點再打疫苗可行嗎?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疫苗超過接種時程仍可補打,但疫苗接種關乎提升寶寶對抗病菌的能力,因此仍建議家長讓寶寶按時接種疫苗較...

閱讀詳情 »

▲(照/衛福部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再跨出國際一大步!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27)日晚間與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II)舉行雙邊電話會議,會中美方不但讚許台灣抗疫的成就,也感謝台灣捐贈口罩,雙方並就防疫策略深入交流,也交換彼此對於全球衛生安全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