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宅在家這樣健康吃 國健署教你健康煮調理包

宅在家這樣健康吃 國健署教你健康煮調理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疫在家這樣健康煮!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民眾從外食改成在家自行烹煮,但上班族常因下班晚時間有限,且採買食材、備料、烹煮等過程繁瑣又費時,為了解決許多民眾的困擾,國民健康署教您如何運用市售食品,快速煮出一頓兼顧營養、健康的餐點。

聰明挑、創意煮 吃得營養又健康

一般民眾常會購買如冷凍水餃、調理包、泡麵及罐頭等食品放在家裡,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依照「我的餐盤」6口訣,運用自己的掌心、拳頭掌握份量,再搭配以下小撇步,在家也能輕鬆健康吃一餐。

1.    均衡搭配:市售的即食食品成分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果、奶類等營養,所以食用時要記得搭配新鮮蔬果,不方便出門時可多利用如冷凍蔬菜、紅蘿蔔、白蘿蔔、洋蔥、乾香菇、乾海帶、鳳梨、蘋果等當季或保存期較長的蔬果,或以起司片代替奶類、無糖優格加堅果種子當作飯後甜點,才能餐餐均衡營養。

2.    聰明選購:購買時看清「營養成分標示」多比較,選擇油(脂肪)、鹽(鈉)、糖等成分含量低的食品,並以多樣原態(原型)食物如糙米、南瓜、深綠色蔬果等優先,適時用黃豆、毛豆、豆腐及海鮮類取代肉類,減少飽和脂肪並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攝取,達到健康選聰明吃。

3.    健康烹調:烹調時多利用清蒸、水煮、滷及涼拌等,減少油炸、糖醋及勾芡等方式,像是烹調泡麵或調理食品時,將所附的油包和調味包減半、油炸麵在煮前先用熱水燙過,簡易去油,吃起來更健康無負擔。

國健署提醒對於所購買的食材可依每次食用量先分裝再儲存,每次取出需要量即可;調理前後和飯前要用肥皂清洗雙手;切勿烹煮過多,如有剩菜請分裝密封,放入冷藏或冷凍,避免細菌滋生,並盡快食用完畢。防疫期間在家吃,也要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


宅在家這樣健康吃 國健署教你健康煮調理包


宅在家這樣健康吃 國健署教你健康煮調理包

【延伸閱讀】   

 疫期每天戴口罩狂冒痘? 皮膚科醫師這樣建議

上班族糖友忙翻天 忘了吃藥竟要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每個人都曾經歷喉嚨痛,什麼時候該看醫師?家醫科醫師朱莉柯菲(Julie Coffey)指出,適當休息、喝水,大部分喉嚨痛1周內會消退。家醫科醫師傑夫·福斯特(Jeff Foster)提醒,若喉嚨痛超過1周、高燒,反覆喉嚨痛應就診。如果出現吞嚥困難、舌頭腫脹、呼吸困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沒時間做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婦產科醫師籲HPV自我採檢!同為女性的婦產科醫師張建玫表示,台灣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然而20-30歲族群沒有受到保護,且有些女性害羞、工作太忙,或候診時間長,沒法每年做抹片檢查,很適合「HPV DNA自我檢測」,在家中簡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30歲的吳先生,從十年前開始,常出現聽幻覺、老是懷疑有人要加害於他,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但因未能按時服藥,長期下來導致疾病頻頻復發,也使患者無法維持工作。經醫師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改以每月一針「抗思覺失調長效針劑」治療,同時接受社區心理社會功能復健。目前病情已逐漸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年約50歲女性,進入更年期後持續出現心悸、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晚上常熱醒,有時一晚熱醒4、5次,白天精神很差,不只眼睛佈滿血絲,還掛著深深黑眼圈,因為有子宮內膜病變,也曾罹患乳腺癌,她不敢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擔心刺激子宮內膜或引起乳腺癌復發,一直默默忍耐,生活過得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