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有新冠確診者…醫傳授3大原則,減少同住家人間傳染

家有新冠確診者…醫傳授3大原則,減少同住家人間傳染

黃軒醫師授權引用 Andrea整理

北部染疫學童家庭,已有五人染疫,分別為幼兒本人、妹妹、媽媽、奶奶及爺爺,同住家人之間,如何儘量避免家庭傳播?重症科醫師黃軒認為,當同住家人出現高傳播者,民眾要有警覺地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遵循三大項原則,盡量減少家人間傳染。

Q1同住家人之間的染疫傳播率如何?

醫: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可能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家庭成員接觸史了。」所以,同住家人得到COVID-19,其實是群聚感染,最常見的。

美國的一個研究,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47%;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53%;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70%;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推薦閱讀:冠狀肺炎病毒怎麼入侵人體?病毒進入通道越多,越容易被感染嗎?!

家有新冠確診者…醫傳授3大原則,減少同住家人間傳染
Q2如何避免,同住家人的家庭傳播?

醫: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值,還有囗罩,勤洗手。

1.戴口罩,勤洗手:
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先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在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另外一個就是,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57 %、勤洗手43 %。
家有新冠確診者…醫傳授3大原則,減少同住家人間傳染
2.家庭的消毒: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3.空氣流通:
(1)打開窗戶:
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
(2)空調設定:
禁止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進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推薦閱讀:感染Delta病毒出院將「生不如死」!重症醫警告:康復後1~3個月以上仍有不舒服症狀

家有新冠確診者…醫傳授3大原則,減少同住家人間傳染
(3)使用風扇:
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這只會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
(4)衛生人員介入:
另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只要有衛生人員介入衛教叮嚀,就有很大機會使家庭的傳播下降。
在家中,最明顯的是行為可以阻擋傳播,最大順序如下:
分房睡(88%)
戴口罩(57%)
獨立衛浴(50%)
環境消毒(43%)
勤洗手(26%)

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自己被傳染到COVID-19病毒。

【有片】防疫大作戰-我有接觸到COVID 19確診個案

【原文出處】➡️點這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引用,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避免人工水晶體、心臟瓣膜、人工髖關節等民眾自付差額的醫材,在不同醫院間出現價格落差太大的現象,健保署昨宣布新政策,將從8月起公告統一「天花板價」讓同功能、不同廠牌的醫材適用同一上限,沒想到卻引發醫界怨言,認為恐劣幣驅良幣,對此,衛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主持士林區市長與里長市政座談會,在回答里長有關里民健檢事宜時表示,聯醫應建立一個市民健檢的數據庫,在大數據分析時,體檢做得應該要有系統,才能掌握台北市民健康情形。 柯文哲表示,既然每年做4萬8千名市民的體檢,應該要處理得科學化,包括追蹤系統,...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將不用再在醫院關這麼久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10)日證實,經專家小組決議後,確診者的解隔離條件將從現行的「三採陰」改為與其他國家標準相同的「二採陰」即可,以縮短國內病人住院隔離的時間。 台灣從疫情之初即採最...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表現傑出帶動「順時中」風潮,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飆出94%的超高民眾滿意度,政治人氣更是水漲船高,不但被點名是副閣揆熱門人選,更被視為是下一屆台北市長的大黑馬,面對外界傳言府院可能徵召他披掛上陣,陳時中今(10)日態度一改過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