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寒冬泡湯得會6小技巧! 從水溫到時間一一保你不發生泡湯意外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空氣一波波南下,許多人都喜歡去泡湯,放鬆紓壓、解除疲勞兼暖和身體,但泡湯雖然舒服,卻也暗藏不少健康地雷,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及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一個不小心做錯一項就可能發生意外,國健署就發出官方提醒「健康泡湯6要項」一項都不能做錯。

正因為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強調,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若想泡溫泉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尤其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是不能間斷的,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才能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

另外,國健署強調,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歪斜不對稱、手臂無力下垂、說話不清楚等中風徵兆,保命要訣就是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國健署「健康泡湯6要項」如下:

短時間: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

慢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下降,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

多喝水: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免泡湯中間水份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

避飯後:酒精、麻辣的食物會造成心跳加速,加上熱水刺激,容易導致心臟難以負荷,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建議飯後至少1.5至2小時候再泡湯。

看水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患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可一下冷水,一下熱水,避免冷熱溫差大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糖尿病患者由於感覺神經較差,對水溫靈敏度差,要留意水溫,避免燙傷。

揪團去: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民眾要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泡湯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單獨泡湯,以免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第二、三劑全面開放混打首日 注意!台北市診所第一周只給打莫德納

醫界龍頭鎖定「疫後」國際醫療! 台大醫院推24小時心臟病遠距照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尿路結石、攝護腺肥大,是許多男生都容易出現且擔心的問題,今天Mary就要教大家,如何預防尿路結石~     平時多運動,少暴飲暴食,減少沉澱結晶的產生。 多喝水,每天至少3公升,降低尿液濃度,減少產生結石的機會。 盡量避免食用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蝦蟹等。 若有發生過結石的患者...

閱讀詳情 »

(一)人要健康,只要血多 要血多,只要早睡(每天10:30以前/成人)加敲膽經(大腿外側各100下/每天)。 早睡是造血時間的保證: 人並非二十四小時都能造血,古時候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體造血是有特定時段的,這是天人相應的結果是不能任意改變的。 敲膽經是造血材料的準備(現代人不缺營養,但...

閱讀詳情 »

無知和愚昧是最大的傷害!打退燒針,那是在殘害你的寶貝! 很多人都有發燒的經歷—哎呀,感冒了!然後身體發燒。怎樣正確地認識發燒呢?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 1.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正在清除有害物質的信號,是人體正在自我改善的表現。 2.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入侵體內的病毒、細菌或者滯留在體內的毒...

閱讀詳情 »

繼美國境內出現第一起伊波拉案例後,西班牙也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染病的消息,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宣示加強機場警戒。種種情勢令疫情霎時升溫,而一旦伊波拉來襲,台灣的防疫體系將如何因應? 撰文/蔡曜蓮、張佳婷 在西非延燒八個月之久的伊波拉(Ebola)疫情,九月底發生首起非洲外的案例,而且還是發生在世界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