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造成全球憂鬱! 研究證實:憂鬱症、焦慮症者大幅提升

疫情造成全球憂鬱! 研究證實:憂鬱症 焦慮症者大幅提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持續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改變工作、學習與人際互動的模式,同時,因為防疫的各項措施,例如隔離、社交距離、禁止群聚等,也影響了民眾的心理健康。根據《柳葉刀》期刊的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的比例大幅增加。

文獻回顧疫情 患病大為增高

該研究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將2020年至2021年1月29日疫情間公佈的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數據,進行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依照地點、年齡及性別量化新冠肺炎對兩者疾病的影響,再以最後的患病率估量值及失能權重來估計造成的失能損失人年數和失能調整人年(DALYs)。

結果發現,2020年全球204個國家因疫情影響,憂鬱症造成的失能調整人年數為四千九百四十萬,而焦慮症則為為四千九百五十萬,且分析發現,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而年輕人也比老年人受較多的影響;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其盛行率增幅也較大。

疫情打亂作息 憂鬱、焦慮感上升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近幾個月來,的確看到憂鬱症及焦慮症的病患增加不少,造成的原因大多為作息混亂或活動量不足導致失眠;無法從事帶來幸福感的活動如聚餐旅遊等;失業問題帶來的經濟壓力;家人接觸頻繁,增加摩擦衝突。建議民眾養成居家運動習慣,定時用視訊和親朋好友聯繫維持一定的社交接觸,使用線上學習工具,讓學習成長不停滯。

自身練習做起 紓壓不是口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可先從自己著手,像是學習認識情緒、適時透過一些方法紓緩壓力;練習用正面的觀點看待自己,相信是有能力可解決的,培養樂觀的態度;即便遇到困境或難題時,積極解決並從中吸取經驗等。

除了靠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外,可善用基金會提供的相關資源,例如當想找人說話但不敢向親友訴說時,使用線上「心情頻道聊天室」,與專家及與有相同經驗的網友分享。

【延伸閱讀】

2/3憂鬱症憂友曾想過輕生 郭婞淳攜手7名人「點亮微光」

工作常出錯、煩躁 你是焦慮症、還是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2021.06.1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9日為止,已經有53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疫苗施打順序風波甚囂塵上,近期各縣市皆開始開放年長的一般民眾施打。但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表示,近期接到多起會員申訴,有一群在第一時間就配合政策接種完第1劑AZ疫苗的夥伴,其中不乏在疫情爆發時就打頭陣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都將面臨疫苗保護力「過期」的問題 – 遲遲等不到必須在12週...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全台健身房受疫情影響,目前都處於暫停營業狀態,經常上健身房的男女,擔心宅在家期間,身材會走樣,因此會想盡各種方式運動,努力維持身材。近日,交往2年多的情侶戴戴與妮塔,男方準備了可以在房間從事雙人健身的8個體位,中間一度還有高難度動作需要挑戰,完成整套健身之後,兩人指著彼此全身爆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表示,為保障國人接種COVID-19疫苗權益,指揮中心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並於今日邀集專家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通報的COVID-19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進行討論。指揮中心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