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造成全球憂鬱! 研究證實:憂鬱症、焦慮症者大幅提升

疫情造成全球憂鬱! 研究證實:憂鬱症 焦慮症者大幅提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持續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改變工作、學習與人際互動的模式,同時,因為防疫的各項措施,例如隔離、社交距離、禁止群聚等,也影響了民眾的心理健康。根據《柳葉刀》期刊的研究指出:在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的比例大幅增加。

文獻回顧疫情 患病大為增高

該研究由澳洲昆士蘭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將2020年至2021年1月29日疫情間公佈的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數據,進行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依照地點、年齡及性別量化新冠肺炎對兩者疾病的影響,再以最後的患病率估量值及失能權重來估計造成的失能損失人年數和失能調整人年(DALYs)。

結果發現,2020年全球204個國家因疫情影響,憂鬱症造成的失能調整人年數為四千九百四十萬,而焦慮症則為為四千九百五十萬,且分析發現,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而年輕人也比老年人受較多的影響;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其盛行率增幅也較大。

疫情打亂作息 憂鬱、焦慮感上升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近幾個月來,的確看到憂鬱症及焦慮症的病患增加不少,造成的原因大多為作息混亂或活動量不足導致失眠;無法從事帶來幸福感的活動如聚餐旅遊等;失業問題帶來的經濟壓力;家人接觸頻繁,增加摩擦衝突。建議民眾養成居家運動習慣,定時用視訊和親朋好友聯繫維持一定的社交接觸,使用線上學習工具,讓學習成長不停滯。

自身練習做起 紓壓不是口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可先從自己著手,像是學習認識情緒、適時透過一些方法紓緩壓力;練習用正面的觀點看待自己,相信是有能力可解決的,培養樂觀的態度;即便遇到困境或難題時,積極解決並從中吸取經驗等。

除了靠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外,可善用基金會提供的相關資源,例如當想找人說話但不敢向親友訴說時,使用線上「心情頻道聊天室」,與專家及與有相同經驗的網友分享。

【延伸閱讀】

2/3憂鬱症憂友曾想過輕生 郭婞淳攜手7名人「點亮微光」

工作常出錯、煩躁 你是焦慮症、還是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的陳女士,長年會痛經,月經出血前後不定期,近幾年婦產科檢查,發現子宮前壁可見一顆約六公分乘二點三公分的肌瘤,在西醫建議下,服藥治療三個月未縮小,又不希望接受手術,輾轉尋求花蓮慈院中醫部腫瘤中心主任賴東淵的協助,治療兩個月後,肌瘤從6公分縮小至3公分,讓陳女士免於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四肢受損或嚴重骨折病患常常遺留相當程度的變形及關節異常,在過去這些後遺症因為困難治療往往跟著病患大半輩子歲月,如果持續嚴重變形且影響行動還是需要矯正手術來治療。台南市安南醫院6年多來,已完成70例以上四肢變形的截骨矯正,其中有3成病患是屬於10年以上之骨折後變形。精準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為促進新竹市發展智慧醫療與智慧健康照顧,新竹市衛生局本月17日舉辦《健康e起來─新竹市智慧醫療論壇》,首度針對智慧醫療領域創立產、官、學的交流平台,針對慢性病智慧照護、兒少健康、智慧減重及營養管理、遠距長照等4主題,邀請新竹國泰醫院李興中院長、台灣長照醫學會劉伯恩理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黃豆(或稱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相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部份研究表示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現,黃豆攝取量增加,可能增加胰臟癌罹患機率,研究結果由分析數據得出,實際原因目前無法得知,推斷黃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可能影響消化道荷爾蒙所致。 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