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腫瘤及惡性體質 適度肌力訓練有助體力恢復

對抗腫瘤及惡性體質 適度肌力訓練有助體力恢復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50歲的張先生是國中老師,雖罹患了B型肝炎卻無定期追蹤,但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體態及體能維持相當不錯。直到去年接受例行性健康檢查時,發現已罹患肝癌第三期,在接受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卻因惡病體質導致體重爆瘦,後續搭配中醫和復健治療3個月後,精神及肌力狀態都恢復,讓他對抗癌之路更有信心。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患者因性格崇尚自然,雖罹患B肝,卻認為只要與之和平共處即可,不料於健檢時發現肝癌已第三期,透過門脈栓塞、放射線治療和標靶治療後,病情終於獲得控制,卻毫無緣由爆瘦10公斤,確診為惡病體質所致。

 

陳政國指出,惡病體質是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原因之一,會出現體重異常減輕、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容易被誤以為是營養不良所致,但其實問題出在代謝異常,案例中的張先生除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外,也搭配復健運動,順利於3個月後改善睡眠、精神,肌肉量與體重也持續回穩,成功克服抗癌路上的各種困難。

 

中醫部主任陳志昇表示,中西醫合療是透過中醫按照個人體質的不同、窮究病因的來源,掌握病機的轉歸,將病、證、症三聯合參後訂出的個人化療法,讓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過程中,能緩解放化療或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並增強免疫力。

 

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表示,癌症病人常因惡病體質或治療等因素併發「癌因性疲憊症」或「肌力流失」,現研究發現,癌症病人不可多做運動的觀念已過時,且各大醫學會已建議癌症病人應培養運動習慣,不但可以增強體力,生活品質也能大為提升

 

一般建議可透過每周執行2至3次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飛輪等,運動至些微出汗或講話費力程度,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以上,同時搭配每周2次、每次2回合的手腳中等強度肌力訓練(約連續執行12至15次後,會感到痠痛或無力程度)。若能漸進式緩慢地增加運動強度,即可發現2至3個月後體力與肌力逐漸恢復。另外提醒,部分肝癌患者可能伴隨胃食道靜脈曲張,故應盡量避免容易增加腹內壓的運動。若有疑問,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個人化的運動菜單。

 

陳政國提醒,因B型肝炎患者在進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症狀,故確診後務必每6個月定期回診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

【圖解】免疫力如何保衛身體? 10張圖卡讓你1次搞懂

相關推薦

娛樂中心/王溫鈴報導六月適逢畢業季,但是今年各級學校因應疫情而沒辦法舉辦實體畢業典禮,現年46歲的徐若瑄就大方分享國小6年級時的畢業照,並給全體畢業生獻上祝福。國小6年級的徐若瑄樣貌清純、一雙大眼超深邃,還帶著靦腆的微笑,不愧是純天然的「母胎美女」,但最吸睛的不是女神的小時候,而是徐若瑄的短髮超復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端午過後全台連續天熱高溫,再加上如又少喝水,可能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有網友就提出「黑木耳紅棗湯可治療心血管疾病」,建議大家多喝,可以改善心血管病變。對此,食藥署鄭重澄清,黑木耳及紅棗僅是食品,並非藥品,不具有任何療效。 台安醫院資深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從營養學觀點來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疫情維持穩定,未再度下降或反轉向上,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175例個案,新北市87例、台北市34例、苗栗縣31例,死亡個案19例,多有慢性病史;全國3級警戒是否再延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會按照疫情變化觀察;另外,全國長照機構83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