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兒感冒流膿水 可能誘發中耳炎

小兒感冒流膿水 可能誘發中耳炎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歲小寶哭鬧不停,媽媽原本以為是小感冒,打算手邊工作忙完再帶去看醫生,沒想到幾天後耳朵竟流出膿水,急忙就診,小兒科醫師檢查耳朵後,診斷為急性中耳炎,鼓膜已破裂流膿,轉診至耳鼻喉科做後續治療。小兒中耳炎是兒科常見疾病,幾乎每周都有這樣的小病人掛號,若未妥善治療,恐影響聽力。 

幼兒耳咽管發育未完成 比大人容易感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感冒一段時間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最常見的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

為什麼幼童比大人容易得中耳炎?這是因為小朋友的耳咽管尚未發育完成,和大人相較,小朋友的耳咽管較短,因此細菌容易跑到中耳腔。尤其6歲以下幼兒的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要特別注意。

一般感冒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中耳炎可能也有這些狀況,與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出現耳朵疼痛現象,也可能會覺得耳朵塞塞的、聽不太清楚,而且中耳炎常劇烈疼痛起來,多數集中在單側耳朵,少數為兩耳都痛。年紀太小的孩子,還不會透過言語表達耳朵痛,常以哭鬧、抓耳朵來表現,家長要多加留意,感冒中期或中後期可能誘發中耳炎。

延誤治療恐中耳積水 損傷聽力
中耳炎診斷上,最簡易的方式是持耳鏡檢查,如果耳道被耳屎塞住,影響到醫師的視線,會施予耳朵滴劑,將耳屎溶解出來或直接清除。此外,耳鼻喉科醫師也會做鼓室圖檢查,以偵測鼓膜狀況,診斷是否有中耳炎。

杜戎玨指出,大部分中耳炎是細菌造成,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有中耳積水問題,或是造成聽力受損。有研究指出,中耳炎未妥善治療,是造成小朋友聽力損傷的常見原因,不可輕忽。

中耳炎還有一種較少見的併發症,就是造成耳後突出部位的乳突發炎。這種情形較為嚴重,因為細菌鑽得深,須做頭部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診斷,患者通常要住院注射抗生素治療。當小朋友發燒伴隨耳痛及耳後乳突紅腫時,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雖然還有其他原因如外耳道發炎,也可能引起耳朵疼痛,杜戎玨提醒家長,中耳炎常發生在感冒後或與感冒並存,還不會表達的小小孩如果哭鬧不止,又有感冒症狀,要請醫師檢查耳朵,看看有無併發中耳炎,提早發現並治療,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美國FDA核准與諾貝爾獎肯定 首款RNAi藥物為罕病治療現曙光

 罹乾癬仍包緊緊揮汗叫賣 菜販老爸接受新療法化癬為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部分國家已進行第3劑加強針的規劃,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露,預計在2022年1月底進行第3劑的加強針施打計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考慮以同廠牌為主,但還是有討論空間。 隨著國際疫情復燃,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台灣的完整接種人口占約49%,第3劑疫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大醫院研究團隊研發專利疫苗佐劑,只要噴在鼻腔內即可產生抗體,目前在小鼠實驗上有正面成果。未來如成功問世,有望大幅降低Delta變種病毒的突破性感染。 台大醫院在今(23)日上午舉辦「第2代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開發新佐劑、新抗原、新投予途徑、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50歲林先生為慢性腎臟病患,1年前被告知腎功能已經變差到要開始準備洗腎,經朋友推薦改至長安醫院就醫,醫師根據血壓、腎臟功能、蛋白尿等檢查數據進行藥物調整、減藥,林先生也很遵照醫囑,經過1年的治療,腎臟功能持續進步,目前腎功能指數由7降到5以下,居然不必洗腎了! 口服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1位67歲的婦女,長期氣喘合併慢性咳嗽、胸悶多年,曾在醫學中心就醫但成效並不理想,經介紹至長安醫院就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和詳細問診,胸腔內科副院長許人文研判病患罹患過敏性肺泡炎,抽絲剝繭後發現,原來害她反覆發作氣喘的元兇就是麵粉,幸好及時發現,避免了「菜瓜布肺」。 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