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兒癲癇不可怕 及時治療少後遺症

小兒癲癇不可怕 及時治療少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癲癇症常給國人一種可怕的印象,而兒童罹患癲癇,更是使家長恐慌及備感壓力;其實,癲癎是因為腦細胞不正常放電,導致發作症狀反覆發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王中豪說,依不同癲癇症狀,可作不同分類,其中最讓人恐懼的就是泛發性強直陣攣發作(全身性大發作),發作時,病童陷入意識喪失,眼珠上吊,牙齒緊咬,嘴溢白沫,四肢起初用力伸直,接下來手、腳用力抽動,而有時候因身體肌肉過度用力,空氣被擠出胸部而發出似動物嚎叫的聲音,所以又被俗稱「羊癲瘋」或「豬母癲」(臺語)。

發作時保持冷靜  詳細記錄以便診斷

王中豪醫師指出,嬰幼兒癲癇發作,家長務必保持鎮定,替嬰幼兒的發作做紀錄,以便告知醫師。例如時間持續多久?有沒有發燒?…等,並建議用手機錄下影像,事後拿給醫師觀看,醫師才能有診斷的依據。記住不要將物品放到嬰幼兒的嘴巴裡,以免受傷。可讓嬰幼兒側躺,以便使口水自嘴角流出,以免呼吸道阻塞。

王中豪表示,會引起「抽搐,不省人事」的原因很多,譬如血糖過低,電解質不平衡,幼兒熱性痙攣,腦炎,腦瘤,腦外傷等,都會出現此情形。兒科醫師都學習過如何鑑別這些疾病。因此,及時就醫是非常重要的。

癲癇屬慢性疾病  早治療痊癒機會大

其實「癲癇」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高血壓及糖尿病一樣,都是屬於慢性疾病。王中豪醫師強詰,目前癲癇治療確定有療效的只有藥物及手術,其餘如針灸、草藥甚至氣功…等方式都有人嚐試過,但仍欠缺確實的療效證明。其實癲癇並不可怕,及早發現治療,痊癒機會大,大部份的癲癇,只要得到適當治療,都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7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創傷疾病的患者,因症狀加上治療後的後遺症等,多需使用鼻胃管,導致無法自我照護,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奇美醫學中心指出,透過語言吞嚥治療師、護理師及家屬共同合作,進行吞嚥訓練,就能讓患者順利移除鼻胃管。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護理長王維那指出,腦創傷尤其一旦出現後遺症,就必...

閱讀詳情 »

任何試圖更改生理時鐘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膽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肝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天氣陰晴不定,且常會下雨,在中醫門診裡,就有不少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來求診;中醫師建議,想要讓關節健康,除了要注意關節的保護,平常不要過於負重,且應多活動,即使是出現關節疼痛,也不可以不動,適度運動,能夠緩解疼痛症狀。不少老人家一碰到天氣濕冷時,骨頭就有如氣象台般,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人都有頭痛、肌肉痠痛,甚至生理痛,而服用止痛藥的習慣,不過,您知道如何正確服用止痛藥嗎?醫師指出,過量服用或併用止痛藥,容易傷肝、傷腎、傷腸胃。尤其服用2種以上含乙醯胺酚的藥品,會造成肝損害;而空腹使用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則可能出現腸胃不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