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新冠病毒 對腦神經造成長期後遺症

小心新冠病毒 對腦神經造成長期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年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堪稱是無孔不入,這些器官的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

新冠病毒使組織發炎 趁機入侵腦神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莊淵丞說,正常人體中的腦及神經組織會受到血腦屏障的周密保護,不會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輕易通過。但新冠病毒可使組織發炎產生縫隙後進入腦神經開始肆虐,引發腦炎、腦膜炎、脊髓發炎等狀況,患者此時會感受到頭痛、肌肉疼痛、肢體乏力、嗅覺味覺的改變及喪失等等不適。當病毒感染腦幹時,人體會無法察覺缺氧的危機,導致猝死,這是隱性缺氧或稱快樂缺氧的由來。

大腦中的血管也可能成為病毒攻擊目標,當血管發炎受到傷害後,原本提供給大腦的養分及氧氣會減少,影響到腦部運作,患者會感到白天容易疲倦嗜睡、夜間失眠、記憶力減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等。更糟的情況是腦血管血栓的產生,伴隨而來的腦出血、腦梗塞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死亡。

神經症狀 跟患者本身健康狀況很大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神經症狀的發生機會跟患者本身健康狀況、慢性疾病的存在、免疫能力等息息相關,當患者已產生新冠重症而免疫力急遽下降時,會更加容易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所以已轉入加護病房,已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的患者,都會是可預期的高風險族群。

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還能產生多少後遺症?理論上大腦細胞組織受損會增加後續發生退化性疾病,如早發性失智、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機會,這種看法是否正確仍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追蹤。

莊淵丞提醒,要避免新冠病毒的種種危害,仍是預防更勝治療。除了加強個人防護,避免群聚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接種疫苗預防染疫後產生重症、免疫力下降等等狀況,身體健康才有保障。

【延伸閱讀】

產後6個月黃金治療期 HIFEM科技扭轉漏尿困擾

居家防疫引爆衝突 善用三明治溝通法增進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居住於石碇的78歲中風病患林女士,近來常常喊著口渴想喝沙士,一次家人帶她到社區活動中心的巡迴醫療服務點測量血糖,沒想到血糖值破錶,醫護人員立即將她轉診至就近的萬芳醫院進一步治療,才即時將血糖控制穩定,免於因高血糖造成生命危險的可能。(圖片來源/新北市衛生局網站)林女士第一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中國大陸江蘇省衛生廳發佈訊息,確認4名江蘇省民眾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日晚間已向陸方查證獲得證實。迄今中國大陸已有7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其中2人死亡、5人病危,2例發生在上海市,1例在安徽滁縣,另4例在江蘇。江蘇省4名新增的H7N9禽流感病例,分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尤其是「電腦刀」的使用,由於能夠精準的針對病灶,使得癌症治療效果大為提升;奇美醫學中心就以「電腦刀」治療十七名鼻咽癌復發病人,其中有二人腫瘤完全消除。鼻咽癌是華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鼻咽癌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2位、女性為第18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大甲媽祖遶境活動即將在後天晚間11點起駕;有鑑於每年大甲媽祖遶境後,都會留下大量垃圾,光田綜合醫院今年特別號召上百名志工,組成環保掃街大隊,在大甲媽出城後,清掃各主要道路及鎮瀾宮周圍廣場,讓大甲鎮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乾淨美麗的市容。大甲媽祖遶境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宗教文化盛典,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