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新冠病毒 對腦神經造成長期後遺症

小心新冠病毒 對腦神經造成長期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年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堪稱是無孔不入,這些器官的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

新冠病毒使組織發炎 趁機入侵腦神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莊淵丞說,正常人體中的腦及神經組織會受到血腦屏障的周密保護,不會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輕易通過。但新冠病毒可使組織發炎產生縫隙後進入腦神經開始肆虐,引發腦炎、腦膜炎、脊髓發炎等狀況,患者此時會感受到頭痛、肌肉疼痛、肢體乏力、嗅覺味覺的改變及喪失等等不適。當病毒感染腦幹時,人體會無法察覺缺氧的危機,導致猝死,這是隱性缺氧或稱快樂缺氧的由來。

大腦中的血管也可能成為病毒攻擊目標,當血管發炎受到傷害後,原本提供給大腦的養分及氧氣會減少,影響到腦部運作,患者會感到白天容易疲倦嗜睡、夜間失眠、記憶力減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等。更糟的情況是腦血管血栓的產生,伴隨而來的腦出血、腦梗塞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死亡。

神經症狀 跟患者本身健康狀況很大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神經症狀的發生機會跟患者本身健康狀況、慢性疾病的存在、免疫能力等息息相關,當患者已產生新冠重症而免疫力急遽下降時,會更加容易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所以已轉入加護病房,已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的患者,都會是可預期的高風險族群。

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還能產生多少後遺症?理論上大腦細胞組織受損會增加後續發生退化性疾病,如早發性失智、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機會,這種看法是否正確仍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追蹤。

莊淵丞提醒,要避免新冠病毒的種種危害,仍是預防更勝治療。除了加強個人防護,避免群聚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接種疫苗預防染疫後產生重症、免疫力下降等等狀況,身體健康才有保障。

【延伸閱讀】

產後6個月黃金治療期 HIFEM科技扭轉漏尿困擾

居家防疫引爆衝突 善用三明治溝通法增進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久坐族群因生活型態及不正確的姿勢維持,經常造成疲倦及痠痛,影響生活及工作效率,然而,醫療人員的工作型態,更需要長時間的久坐久站,身心健康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警訊;為此,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邀請健身中心邱緯杰總教練與鍾芯怡教練,以「辦公室核心運動」為主題,教導一系列核心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你也有泌尿科的難言之隱嗎?網路上資訊紛飛,可是到底怎麼吃、怎麼擦才能真正有效預防感染呢?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建立正確的觀念才能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否則會讓問題更嚴重,張嘉峰醫師整理以下七大常見的泌尿科迷思,提供給民眾參考。迷思一:腎結石的人要減少攝取鈣質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七名,每年超過6,000人死亡,但因症狀「咳、痰、喘」與感冒太過相似而被忽略,導致患者真正就醫時,已是中重度肺阻塞。統計顯示,國內仍有40萬人罹患肺阻塞而不自知!為了讓肺阻塞患者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在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外科手術排行榜中,顱底手術的困難度是數一數二,由於大腦顱底部位結構複雜,操刀醫師稍有不慎,患者的某些功能就會受到毀損,在這領域,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任許秉權就像武功高強的武林高手,為了救治病患,常有智慧地深入敵營,除去病灶,像治療無破裂動脈瘤,他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