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會失明!眼中風有2種,視神經中風最棘手!

新北市1名65歲劉姓男子,有三高病史,早晨起床突然感到視力模糊,左眼白茫茫濛霧一片,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左眼視神經盤腫脹合併出血,診斷為「非動脈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俗稱「視神經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始挽回視力。

小心會失明!眼中風有2種,視神經中風最棘手!

主任黃子倫(右)與劉姓患者(左)分享視神經中風治療經驗。(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收治個案的亞東醫院眼科部神經科主任黃子倫指出,眼中風大家耳熟能詳,其中常見的是發生在眼球上網膜病變,稱為「視網膜中風」,而發生在這位病人身上的,是連接眼球和大腦中間的那一根視神經,稱為「視神經中風」,則為罕見。

視神經中風 失明風險高

值得注意的是,視神經一旦中風,眼睛的對比敏感度跟視野會大受影響,嚴重時甚至會有失明危險;且由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視神經中風的有效療法,唯有在病發短短的2周黃金治療期內緊急處理,始有機會挽回一些視力。

據統計,視神經中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發病率在臺灣為十萬分之3.72,每年約新增900名病例。根據研究,視神經中風的病人,產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2.03倍;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罹患視神經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多1.95倍,因此防止上述幾種疾病的交叉出現,具有重要意義。

小心會失明!眼中風有2種,視神經中風最棘手!

眼中風大家耳熟能詳,其中常見的是發生在眼球上網膜病變,稱為「視網膜中風」。

眼睛和大腦 視神經中斷

黃子倫醫師強調,「視神經」就像是一條連結眼睛和大腦的電纜線,負責把視網膜上感光細胞收集到的訊息傳遞至大腦,形成影像。眼球本體的角膜、視網膜疾病種類雖多,幾乎都已有醫療方法,唯獨視神經一旦中風,眼與腦之間的連結中斷,眼睛就看不見了。

統計也發現,視神經中風是50歲以上民眾最常見的急性視神經病變,但年輕族群也有患病風險,尤以糖尿病控制不良族群為主,主要症狀是單眼無痛急性視力模糊,好像一層紗擋住視線,或是上、下半部視野缺損。

視神經萎縮 視力難恢復

視神經中風症狀有時會與視網膜中風混淆,有些病人甚至將突然產生的視線模糊誤認為老花眼,置之不理,以致延誤就醫。視神經中風急性發作後,如果沒有接受治療,4到6周後視神經盤就萎縮,視力將永遠無法恢復。

另視神經中風有3大危險因子包括:1.常因夜間低血壓(臥睡血液灌流不足)。2.睡眠呼吸中止症(腦部以上血管缺氧)增加病變風險。及3.服用特定藥物下發生(例:壯陽藥,導致血管急速擴張)。病人往往一早醒來,突然發現一隻眼睛不明原因看不見了,驚恐不已。

小心會失明!眼中風有2種,視神經中風最棘手!

若發現急性視力模糊的症狀,切勿輕忽,一定要把握關鍵的2周黃金治療期盡快就醫。

急性發作期 施打類固醇

治療上,當疑似發生視神經中風時,可藉由「免散瞳彩色眼底攝影機」檢查出來,不需花費太久時間即可確診,透過眼底檢查可發現病人視神經有明顯水腫。

《急性發作期》:通常以施打類固醇做為急性治療。一旦錯過2周黃金治療期,就無有效治療方法,且另一眼日後也有風險發生同樣的視神經中風,最終導致雙眼視力永久受損。

【護眼醫師呼籲】:

若發現急性視力模糊的症狀,切勿輕忽,一定要把握關鍵的2周黃金治療期盡快就醫,消除視神經水腫,保護還沒受傷害的神經纖維,以及找出危險因子,以降低另一眼視神經缺血病變機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7/577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烈日當頭,為了避免曬黑,不少人在岀遊前除了擦上防曬乳防曬之外,外套、陽傘一件也不可少,但紫外線除了會加速肌膚老化外,其實對眼睛的影響更甚鉅!眼睛零防曬 恐致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蔡宜倫表示,紫外線對人體眼睛的傷害力極大,其高能量的光線不僅會穿透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年近60歲男性因為在頭皮上摸到一塊小腫塊而到皮膚科就診,醫師檢視發現約2公分的區域內有2個腫瘤,轉介到整形外科安排手術切除。手術後的病理報告顯示,2個腫瘤皆為惡性黑色素細胞瘤,而且腫瘤細胞沿著表皮側向擴散開來,第2次手術切除時,外科醫師依臨床指引,多取了一段肉眼也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約80歲的黃阿嬤在家中廁所盥洗後跌倒,造成腳部膝蓋骨折。術後黃阿嬤漸漸肌肉萎縮,不僅行動不便,連從床上站起來都有困難。為了讓行動不便的長者維持基本生活能力,甚至走出戶外,擁有正常社交生活,「輔具」是重要工具。適當的輔具能加強年長者站立或行走的穩定度與支撐力,並減少跌倒後二度...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No.133)文/Miki;本文感謝 林侑融醫學博士提供專業諮詢醫學的快速進步,對人類壽命的延長具有指標性意義,但同時慢性病患者卻越來越多,許多年長者不是臥病在床,就是長年與藥物為伍,造成生命品質每況愈下……能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健康無憂活到老?讓美國自然醫學專家林侑融博士為你解惑!何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