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心!「血液循環」不好,小心失智、憂鬱症、中風、甚至是癌症找上門!

 

小林弘幸醫師,在得知罹患腫瘤後,

發現原來血液循環這個再簡單不過的身體運行機制,卻是維持身體健康防癌的最大關鍵!

頸部血流暢通可以消除各種不適

體寒、頭痛、全身僵硬。要消除這些不適症狀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

頸部有三個可以讓全身血液循環變好的理由。

理由一,頸部是所有主要血管經過的地方。為了把足夠的血液輸送到腦部,供腦部使用,頸部兩邊總共有四條主動脈。換句話說,如果這裡塞住了,腦部的血液循環也會跟著惡化,引發缺氧的症狀。

頭痛、暈眩就不用說了,健忘、認知障礙等也是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所造成的。此外,近來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腦部血流量跟一般正常人相比也有偏少的傾向。
當流到小腦的血流量不足時,會讓我們掌握不到腳下的距離感,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跌倒!人腦是全身的司令台,血流不足所造成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理由二,頸部是淋巴結集中的地方。所謂的淋巴液是從動脈滲出的一部份血液。
淋巴液也算是白血球的一種,具有將細胞排出的老舊廢物回收,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細菌或病毒侵襲的功能。
不過,淋巴液和血液不一樣,它沒有像心臟一樣的幫浦。因此,它比血液還容易堵塞,這時老舊廢物就容易囤積在體內。慢性疲勞、皮膚鬆弛、橘皮組織便是這樣來的。
因此,改善淋巴的循環非常重要,尤其是匯集淋巴管的淋巴結,一旦淋巴結的阻塞疏通了,排毒效果就可大幅提升!
淋巴結位在大腿根部、腋下、肚臍下等全身各處,不過最主要集中在頸部周遭。

「預防失智」的優質血液循環
耳朵後面、後頸部、頸部兩側、下巴、鎖骨附近都有很多的淋巴結,因此當這裡的循環變好了,便可一鼓作氣地加速身體老舊廢物的排出。不但可以養顏美容,還可消除眼睛疲勞、壓力,可說是一舉數得。
理由三,頸部是副交感神經的中樞。頸動脈之間有一個名為「壓力感受器」的副交感神經偵測器,只要消除頸部的僵硬,這個偵測器就能確實運作,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活絡,使全身血管擴張。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消除頸部的僵硬呢?首先,應該讓身體溫暖起來。把毛巾輕輕擰乾,放進微波爐裡加熱一下,再拿它敷在脖子上,不但可以使血液循環變好,也能有效地紓解肌肉的僵硬。
長期伏案工作感到疲勞的時候,不妨轉動一下脖子,不過,就像前面介紹的大迴轉運動一樣,記得雙手手腕要交叉。因為如果只有轉動脖子,身體的軸心可能會歪掉,搞不好還會扭到脖子,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小心!「血液循環」不好,小心失智 憂鬱症 中風 甚至是癌症找上門!
本文出自 出色文化《打造不會罹癌的身體》
更多書籍介紹由:http://bit.ly/2o11Pk8

相關推薦

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甚鉅,不少人開始自備便當和採購熱食,就是要降低用塑膠袋裝熱食導致塑化劑溶出的狀況。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並不是只有熱源會出現塑化劑的疑慮,酸性或油脂也會促進塑化劑的溶出!因此若用塑膠袋裝肉、裝魚再放入冷凍時,仍可能會因為塑膠袋長期接觸油脂,導致肉品沾有塑化劑的...

閱讀詳情 »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防疫宅在家還是要動!趁機好好「學走路」,保護你的腰部和脊椎 走路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會的動作,還需要人家教嗎?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出版《自己的腳痛自己救》(時報出版)書中提到,其實,除了那些受傷變形開刀的患者,需要教他們手術後復健行走模式之外,一些沒有開刀、沒有受傷,只是腳痛、背痛、...

閱讀詳情 »

記者張耀元報導 「醫生啊,怎麼辦?我現在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五十歲的陳媽(化名)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隨後接受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醫師幫忙申請生物製劑,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就有了明顯的改善,也順...

閱讀詳情 »

耳膜鬆弛症候群,耳朵遇噪音耳鳴疼痛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