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莫名關節腫痛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莫名關節腫痛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記者張耀元報導

「醫生啊,怎麼辦?我現在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五十歲的陳媽(化名)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隨後接受了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醫師幫忙申請生物製劑,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就有了明顯的改善,也順利重回職場開始自己的第二人生!

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醫師表示,案例陳媽屬於比較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手部關節已經腫痛到連自己穿衣服都做不到,甚至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能完成。臨床上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跟她很像,總是忍痛了很久才來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中年女性 傷害關節且併發症多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女性,特別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3。有學者推測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因為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

類風溼性關節炎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陳俊銘醫師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外,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藥醫 生物製劑成新選擇 陳俊銘醫師表示,目前在診斷上除了詢問發病過程外,還會進行關節腫痛位置數目評估、X光片及抽血等檢測。治療方面除了改善患者關節疼痛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外,更重要的是以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病情,減少發炎狀態。

除了傳統藥物外,目前生物製劑已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來曙光。但生物製劑也不是萬靈丹,單一藥物仍然有兩到三成病患對藥物反應不佳,所幸目前生物製劑的種類很多,患者可以多與醫師溝通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

陳俊銘醫師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

圖:陳俊銘醫師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 

相關推薦

全台COVID-19疫情不斷延燒,高雄市昨新增9例確診個案,其中仁武群聚多達7人確診,溯源疫調與新北市恩主公醫院感染源有關。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沒有回應」,衛生局長陳潤秋僅表示「一切按照指揮中心發佈的指引來進行」。高雄市23日一口氣爆增9例確診個案,其中仁武群聚多達7人確診,溯源疫調與新北市恩主公...

閱讀詳情 »

隨著台灣疫情漸漸趨緩,北市確診人數也下降中。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記者會表示,今天開始就會開放外國人比照台北市民年齡資格施打疫苗,另外,對於近期在各國蔓延的Delta變種病毒會不會進到台灣?柯文哲坦言,隨著時間的拉長,變種病毒一定會進到台灣,現在國人要有如何和疫情共存的新的心態。現在英國確診人數感染變種病...

閱讀詳情 »

高雄市今新增6例本土確診,皆與仁武家庭群聚相關。該起群聚指標個案曾入住新北恩主公醫院,與恩主公群聚感染首例同層卻未被匡列,昨高雄市長陳其邁爆氣「沒有篩檢、沒有疫調、沒有隔離」。今(24)日這起群聚擴大已累積13人,疫調發現職場接觸有未落實戴口罩的情況,陳其邁語重心長呼籲,拜託戴好口罩,風險非常高。陳...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延燒,昨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再延長至7/12,今外傳三級警戒還可能再延到中秋節過後,而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也預估,台北市要恢復正常生活,需要看疫苗什麼時候來,「我看應該是9月」。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目前就先延長2週,不管是精準疫調、民生重要產業的健康監測專案等都要努力,「看努力成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