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超前部署!全球疫情「缺藥」隱憂難消 社區藥局將每天即時回報現況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絲毫沒有降溫跡象,復工狀況不明下引爆缺藥危機,儘管食藥署盤查全國藥物品項都還有3到6個月的庫存,且多有其他國家來源可供替代,但藥師公會全聯會今(13)日主動發聲,將請社區藥局藥師每天即時回報缺藥現況給政府。

藥師公會全聯會聲明指出,台灣防疫能有現在的成績,倚靠的是政府明確的政策、第一線人員的奉獻以及全體國人的配合,缺一不可。若疫情持續延燒,缺藥將是全球勢必面臨的議題,國內是否也能反應快?做得比其他國家好?讓其他國家稱讚並仿效?

藥師公會全聯會同步提出3策略,首先仿效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讓民眾安心的作法,請社區藥局藥師每天即時回報缺藥現況給政府,因社區藥局藥師每天會接到民眾來自各個醫院診所的處方箋,只要發現有缺藥,造成民眾無藥可用,第一時間就回報給食藥署,指揮中心有第一手的資訊,才能最立即了解缺藥原因,並公告應變方式。

第二,藥師公會全聯會也請民眾勿過度恐慌,面對缺藥政府已有一套標準SOP,分「有替代性藥品」及「無替代性藥品」,目前有傳出缺藥的品項多屬於「有替代性藥品」,遵照著政府規定的三同替代政策,藥師能幫民眾換成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的藥物,其經政府把關,具有相同療效且安全,所以請民眾勿過度恐慌。

最後,藥師公會全聯會要求政府幫各個社區藥局解決非全面性缺藥的問題,強調各個社區藥局不像醫院,藥師大多身兼多職,要調劑處方藥、要衛教及販售指示藥、要管理藥局、要訂藥,現在更要販售實名制口罩,以及安撫協助沒買到口罩的民眾,各個社區藥局不像醫院有供貨合約保證,常常都是缺藥的首波受害者,接連讓民眾也受害,所以要求政府幫忙,若社區藥局有通報缺藥,且該藥品非全面性缺藥時,請政府幫助該通報藥局能拿到藥,也讓民眾能安心用藥。

食藥署則強調,國內製藥業者原料藥源自中國占比約3到4成,國內自春節前即超前規劃應變作為,與製藥相關公協會合作並召開多次會議討論,業界表示一般原料藥維持3到6個月以上庫存,且多有其他國家來源可供替代,目前亦積極尋找更多其他原料藥來源。食藥署後續也會加速審查自用原料及新增原料藥來源申請案,以確保業者取得所需原料藥,避免藥品短缺。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缺藥」警訊第一槍! 首款甲狀腺亢進藥通報僅能撐到8月

台灣確診「近半數飛機運回來的」 陳時中曝機艙兩大病毒區最危險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韓悅 編譯 你是否習慣了一些日常行為,覺得它們很正常。但這些看似無害的小動作,其實很不好,而且,你可能意識不到。 1、打噴嚏時捏住鼻子 大聲地打噴嚏看似不禮貌,但看看這個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上報導過的案例:一位男士在打噴嚏時捏住鼻子,導致咽部撕裂。「如果一個噴嚏被控...

閱讀詳情 »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肺癌像空氣,無聲也無息。」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沒有普及的篩檢方法也是因素之一,對此,肺癌治療權威王金洲醫師指出,目前開刀還是消滅腫瘤最好的方法,但更棒的對付方法,是在早期的時候就發現,並將其繩之以法。醫師更提醒兩種人肺癌因子最高、及能夠有效追蹤出是否有肺癌的絕佳辦法。...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台灣多達200萬人飽受眩暈耳鳴困擾,不少人好奇,究竟有沒有可以幫助降低眩暈或耳鳴發作風險的簡易方法呢?每日健康特地請到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盈達醫師來教導大家「腹式呼吸法」,每天只要練習4~5次,即可有效放鬆神經,幫助擊退眩暈。 想排除眩...

閱讀詳情 »

有句諺語說:「東西還沒壞,就別著急修」,很多人對待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一點點不舒服大都不愛去看醫生,總認為自己沒什麼病,然而,統計指出有80%的重病患者是因為小病誤成大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明(5/8)晚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嚇到吃手手! 醫師的驚世檔案!」邀請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